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文化教育 > 正文

老厦门月饼背后的难忘记忆:只有绿豆沙馅 加热更好吃

2016-09-08 07:59:22陈璐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外形】

大大小小馅饼组成会饼

黄荣华说,老厦门月饼的外形更贴近大家心目中“馅饼”的形象。早年,厦门中秋博饼博的就是传统的老厦门月饼,大大小小的馅饼组成会饼———用纸盒一包,小饼垫底,大饼逐个往上码,状元饼置于顶部。“搬运时尤其得小心,一不注意就全碎了。”黄荣华回忆。

新中国成立后,厦门人吃的月饼就成了规整的圆形。不过,凭票购物的岁月里,厦门市政府每年发放的票券,都有一张月饼票,供每家每户购买月饼。

“那时候的月饼没有内馅,看上去更像大小不同的饼干,顶面用糖花裱饰。虽然干瘪不如馅饼可口,却延续了厦门人中秋吃饼的习俗。”黄荣华说。

【口味】

早期月饼只有绿豆沙馅

新中国成立后,厦门人所吃的月饼,口味一律是绿豆沙馅,形状是规整的圆形。

1988年,广式月饼传入厦门。第一家引进广式月饼的,是位于中山路的东海酒店。“东海酒店是中外合资的酒店。一盒月饼有4块,一共32元。一个月饼净重180克,内馅是经典的莲蓉蛋黄馅。”黄荣华说,“当时一个工人的月工资才四五十元。”

慢慢地,厦门市面上广式月饼唱起了主角。一时间,水果味、茶味、海鲜味……凡是能吃的,都被做成内馅包进月饼里。其他派系的月饼,也借着口味改换的东风,进入厦门市场。

然而到了近几年,诸如海鲜味等“暗黑”口味的月饼逐步淡出舞台,莲蓉蛋黄等口味的月饼“幸存”了下来,厦门传统的绿豆沙馅月饼也“重出江湖”。

【包装】

先变得华丽再由繁入简

早期,厦门月饼包装很简单,就一个塑料小碗和一个小塑料袋。21世纪初期,厦门市面上的月饼包装很华丽———纸盒、铁盒、木盒,都以精巧为卖点,月饼本身反而好像成了点缀。

这几年,月饼包装又由繁入简,少了一些花哨,大家关注的重点回归到月饼本身。

【卖家】

从国营厂到渠道多元化

月饼的销售渠道数十年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厦门售卖月饼的大多是国营食品厂,如大中华食品厂、粮食副食品厂。

随着广式月饼的出现,酒店开始涉足月饼行业。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糕点店进驻厦门,紧接着越来越多私营糕点店开始尝试卖月饼。如今,除了食品厂、糕点店、酒店外,还有不少小众餐厅、个人品牌店以及热爱DIY的市民,也开始制作和出售月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