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銮湾新城初步形成大开发态势。图为生态修复和灌新路施工现场。
马銮湾新城区位图
宜业宜居的生态海湾新城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效果图)
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初中部,在建教学楼、宿舍楼已出地面。
马青路与新阳大桥接线立交(翁厝立交)已竣工通车。
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 苏媛 袁舒琪 吴海奎 图/本报记者张奇辉航拍器摄)马銮湾,两山相依,内攘湖湾。一年前,这里还多是滩涂,荒芜一片,如今已成为万千瞩目的热点区域,发展的号角响彻这片土地,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生态修复全面铺开……马銮湾新城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横跨集美与海沧两区,雄踞“黄金环湾带”之上,承接城市“三个”转型的发展使命,如今,马銮湾新城这匹“骏马”,正快“马”加鞭、“马”不停蹄地朝着厦门“五大发展”示范区和“美丽厦门”的样板新城的目标迈进。近日,记者走进马銮湾新城指挥部,实地感受新城建设的火热,和您一同憧憬国际化生态海湾新城的美好未来。
【片区名片】
马銮湾新城
位于厦门西北部,集美西部,海沧中东部,天竺山与蔡尖尾山之间,东至新阳大桥、西至孚莲路,南至翁角路、北至海翔大道,是厦门连接漳州的重要门户。规划用地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7万。功能定位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撑点,海峡两岸合作的地区性服务基地,产城融合的国际化生态海湾新城。
日新月异
新城今年固投完成逾80%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如果要数厦门最“热”的区域,位于厦门黄金环湾带轴心的马銮湾新城必属其一。在这里,热火朝天的施工正唤醒一片片沉寂的土地: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初中部,8栋在建教学楼、宿舍楼已冒出地面,塔吊在空中挥动着巨擘,忙碌地吊运钢筋建材;已经初步成形的灌新路,犹如一条大动脉,贯穿马銮湾,现场装载机铲斗起起落落,挖掘机、土方车来回穿梭;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一道道“泥龙”从长长的管道喷涌而出,飞跃上岸,这是马銮湾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的吹泥施工,水域清淤、污水处理、绿色走廊、海绵城市等项目正加快推进……
今年以来,马銮湾新城指挥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海沧、集美两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下,按照“绿色生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先谋后动、集中集聚”五个开发理念,以“勇争第一、敢创一流”的精气神,全面推进马銮湾新城开发建设。
2016年马銮湾新城计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30个,计划投资150亿,其中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环境设施(简称“三公”)项目就有204个。据规建部部长曾建才介绍,截至6月底,新城在建项目72个,完成投资124.0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2.67%。
事实上,马銮湾新城数百个建设项目得以顺利落地和全面推进,离不开征拆工作的支持。指挥部及时摸清片区的用地情况,根据建设需要制定用地需求计划。海沧、集美两区及所在镇、街道也把这项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给予大力支持。7月初,第一副总指挥李辉跃的加盟,让征迁的战斗力急速飙升。截至8月1日,两区已签订补偿协议18599亩,完成年度计划的78%;已交地10736亩,完成年度计划的45%。
“一年形成大开发态势,三年形成骨干路网,五年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马銮湾新城建设指挥部按市领导“比本岛更高规划标准,更高水平建设”的要求,着眼于规划引领、“三公”先行,加快产、城、学、人融合,不断提升新城的人气和商气。按照规划,到2020年,马銮湾新城将以每年100亿元以上的计划投资,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国际化生态海湾新城、厦门“五大发展”示范区和“美丽厦门”的样板新城。
【速写】
新城拓荒人
造城梦想家
“以舍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在马銮湾新城建设指挥部走道,醒目地挂着这28个字的箴言。每天,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上班,一眼就能看到,对他们来说,既是内化于心的准则,也是外化于行的工作写照。
马銮湾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郑小明用“拼命三郎”来描述这群敢闯敢拼的先行者。他们是新城的拓荒人,为同一个“造城”的梦想,扎根荒地。日复一日地跑部门,下工地,促进度,不知疲倦,只争朝夕。
新城指挥部规划建设部根据不同项目,共分为5个工作组。朱衍锋是公共基础设施组的组长,主要负责新城片区道路、水务、燃气、通信、轨道交通等项目的规划落地和推进工作。目前,他手头上同时在跟踪推进的基础设施项目多达50多个。如何做到“多而不乱”,朱衍锋的“秘诀”是,通过梳理这些项目,制订“倒排”计划,逐个击破。任务一个接一个,每天,朱衍锋几乎都在连轴转。他笑着说,这样的生活很“饱满”,虽然繁忙,但也是快乐的。
在指挥部不少工作人员的眼中,要了解新城的建设规划,就要找林长勇。 “做规划不能‘纸上谈兵’,而要落到实处。”他说,有时候,电话中未了解到的情况,在现场勘查时却能找到答案,为此,不管天气多热,他都坚持每周一定要有几天下工地,只有人跑得勤快了,规划才能落地,一些工作才能更好地得到推进。
项目要落地,重点在征拆。征拆牵涉面广,难度大。在指挥部中,与区镇街一线工作人员对接协调征拆事宜的,便是濮玉杨。濮玉杨每天工作第一件事,就是与区里的征拆人员对接前一天的进展情况,落实“每日一报”制度,哪里遇到了瓶颈、哪一户有取得突破,他都必须了解掌握,为下一步征拆策略制定计划。与村民频繁沟通、打交道,濮玉杨的好口才派上用场,从村民利益出发、切身为村民着想,以心交心,他因此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关键词】
规划结构
一心(两岛)两轴三带多组团
“一心(两岛)、两轴、三带、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指新城中心岛和商务休闲岛,“两轴”指沿轨道2号线和6号线的城市轨道发展轴,三条产业带分别是旅游产业发展带、生命工程健康产业发展带、众创智慧产业发展带。多组团,包括军民融合产业组团、信息科技产业组团、产业提升组团、健康服务组团、滨水旅游组团、综合服务组团。
交通体系
地铁密度、慢行线网密度“双冠”
新城处于全市“两环八射”主路网直接覆盖区,规划为轨道、道路、慢行系统“三合一”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2号线、4号线、6号线、8号线四条地铁线,4个换乘站有望与厦门岛形成10分钟地铁生活圈;慢行道路135公里,滨水、绿廊休闲慢行道路53.8公里,自行车专用道达到国际自行车赛事的硬件标准。按规划,马銮湾地铁线网密度和慢行系统线网密度均为全市第一。
水生态城
滨水开放200米两个湿地公园
规划“通山理水”,将山、海、湾、湖、城连为一体。片区水系沿线,将预留出滨水开放空间,最宽可达200米,供居民休闲活动。片区内规划2个景观湿地公园和北溪引水渠绿廊,马銮湾公园、新月公园、水韵公园、中央公园等大小公园遍布城区,将为城区居民提供最优化的诗意栖居。据统计,马銮湾将新建城市绿地6.2平方公里,占片区城市建设用地的22%。
海绵试点
片区大海绵体规划
马銮湾新城整个片区采用大海绵体规划,大中小海绵体系统同时构建,绿地、住宅、公建、商业、工业、道路、水系、城中村等用地均适用海绵试点标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2015年-2017年马銮湾新城试点区计划完成128个海绵项目,总投资43.86亿元。
生态修复
水域清淤形成生态岛链
生态修复为新城“水科技生态城”的引领项目,是新城开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工程计划两期。一期约17平方公里,计划在2017年底建成,内容包括水域清淤、中心岛及集美岛纳淤、陆域回填等。二期为软基处理。生态修复后的马銮湾,咸淡水分区,打通水湾通道,在水域里形成生态岛链,包括新城中心岛、商务休闲岛及6个生态岛屿,将呈现山清水美、城湾相融的生态宜居风貌。
公建配套
厦门一中、第一医院落户
高端的公建配套可谓厦门独一无二:厦门一中海沧校区、第一医院海沧院区,大陆首家台资医院长庚医院……未来马銮湾新城将拥有约30所中小学、高等院校等教育设施,将有3个三甲大型医院、7个社区医院及专科医院。新城还将沿湾兴建马銮文化艺术中心、马銮体育中心、马銮图书馆、马銮美术馆、马銮博物馆等25处文体设施,让市民近地享受顶级文体休闲便利。
【专访】
以“会”促建
“三公”先行
——访马銮湾新城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罗咚玲
“马銮湾水域面积将达到8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筼筜湖那么大;中心岛将有3.29平方公里,面积大致相当于两个鼓浪屿……”谈起马銮湾,罗咚玲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去年9月,罗咚玲从市发改委抽调兼任马銮湾新城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不同的战线,同样的忙碌。未来马銮湾新城要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本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开会解决问题
新城初步形成大开发态势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马銮湾新城建设,分管市领导直接挂帅总指挥并多次到马銮湾指导工作,海沧、集美两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通力协作,新城初步形成大开发态势,离不开上下的倾力支持、指导和配合。”谈到此处,罗咚玲深有感慨。按照促进发展、造福百姓和塑造魅力的三大目标,新城将建成城市三个转型、两个环境提升的综合实践基地。
罗咚玲介绍,为了更快推动项目建设,指挥部坚持以“会”促建,通过各种例会、专题会、联席会、协调会,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各部门“集中会诊”。同时,利用多规合一平台加快前期手续办理,通过挂图作战盯紧项目进度,对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仅专题会上半年就开了45场,工作例会协调了54个议题。”在罗咚玲看来,开会就要解决问题。
完善基础配套
为市民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一座新城要蓬勃发展,关键还在有人气。“马銮湾新城建设启动伊始坚持‘三公’先行,完善新城基础配套设施,将‘生地’变‘熟地’,聚拢人气。”罗咚玲指出,通过统筹水、电、气、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邮政、电信、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以绿化、夜景、污水整治等改造提升片区价值,马銮湾新城力图有效破解就医难、就学难、出行难等“城市病”,努力让人们进得来,住得下去。如今,片区已启动339项“三公”项目。
小街区串起大生活。“我们的目标是为居住在这里的市民打造一个15分钟生活圈,”罗咚玲介绍,无论饮食、休闲、就医、上学,市民只要一出门,在15分钟的出行范围都能满足。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上去了,公共环境也不能拉后腿。罗咚玲说,着眼于治好“一汪水”,马銮湾新城正重点针对水系规划、清淤整治、水利工程、滨水生态等四大主体进行环境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