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提升的华昌小区中庭变身居民休闲娱乐的小公园。
盐业小区内的储物间也将实现美丽蜕变。(效果图)
厦门日报讯(文/图 本报记者 郭筱淳 廖闽玮)“内外兼修”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正迎来新家园、新生活。连日来,记者走进湖里区,来到一座座正在美丽蜕变的老旧小区,看到最多的是居民的笑脸,听到最多的是居民对政府的感谢。
共管理
特区建设者聚居地
凝聚合力改造家园
湖里街道华昌小区是最早的“特区建设者聚居地”之一,这座小区于1982年兴建,早期的时候叫做特区管委会基地,第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经济特区建设者都住在这里。
1985年入住华昌小区的老住户江炳钧说:“当时这里不过是盖了几幢楼,周边没有配套设施,根本谈不上是小区,连围墙都没有。”近年来,在市、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座有着特区印记的老小区上演变身记:守护居民安全,小区所有室外楼梯和空地边缘都装了栏杆;居民共同扮靓家园,主动认养绿地,让小区变身为鸟语花香的小公园;消除安全隐患,小区内布满“平安眼”监控……
小区内的特区建设者和老党员凝聚合力,共同管理,实现长效机制,为共同的家园持续“保鲜”。在改造提升过程中,小区第一时间成立业委会,承担起管理小区的任务,赢得居民的信任和点赞。
改造后的盐业小区将实现封闭式管理。(效果图)
圆美梦
居民齐动手 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
位于殿前街道高崎北二路的盐业公司宿舍,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中,工人们忙着砌砖铺地,小区的老住户们也纷纷出力帮忙。在所有居民的共同参与下,这个上世纪70年代的老小区正焕发出新生机。预计今年8月,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就将完工。
这个小区不大,只有两幢楼加一块空地,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居住着48户居民。今年73岁的小区自管委员会主任张智厚于1998年退休后入住这个小区。“当时,这里的居民几乎户户养鸡养鸭,且把垃圾随意丢在地上,环境非常脏乱。下雨时也处处积水,连走出门都难。”
改造后的小区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改造方案,小区庭院里的大人参果树下,将建成一个休闲区,放上石桌石凳,供居民泡茶聊天,旁边还将设置健身器材。连小区内的储物间也将焕然一新,走起“中国风”。更重要的是,小区将真正实现封闭式管理,设置规范停车位,通过收取停车费、卫生费及适量物业费维持小区的公共维修,及雇佣保安、保洁员等开销,一举多得。
而这份改造方案更凝聚了所有居民的美好愿望,区建设局、街道、社区等部门同居民连续召开多次协商会,根据居民的想法反复修改改造方案,直到大家达成共识。看着工作人员手里的小区改造提升效果图,居民王先生很开心,拿出手机将它们一一拍下。“你看,我们未来的新家多漂亮,我要留作纪念!”
解难题
整修七层高台阶
解决居民出行问题
海山路的气象局宿舍依山而建,坐落在通往狐尾山气象塔的半山腰上,走进这里,一路上都有花香的味道。不过,特殊的地形导致这个只有三幢楼的小区地势倾斜,居民想要回家,若走正门,从大路下车后,还要在小区内再走一段几十米长、近七层楼高的台阶才行;若走后门,也要经过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小区业委会主任蔡庆国说,偶尔来一次的人,可能会觉得这里空气很好,但对于长住这里的居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买一袋米回家都是个麻烦事,更别提坐轮椅的病人了。同时,和大多数老旧小区一样,这里原本也存在着垃圾乱堆、容易积水、缺乏门禁设施等问题。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气象局宿舍的地面改造成了渗水硬质地面,不仅更加平整,也解决了积水问题。同时,小区前后门都装起了新大门和保安室,还装上了新的门禁和监控系统,居民安全感大大提升。最重要的是,小区内那长长的楼梯也重新整修了。“小区居民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就是出行问题。” 蔡庆国说,“原本这楼梯是水泥的,很不好走,现在铺上了石材,也装上了栏杆,居民出行方便多了。”接下来,小区设施还将进一步提升,楼梯将进行防滑改造,让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同时小区内的荒地也将改建成休闲小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