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低碳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全民低碳生活方式

2016-04-12 10:49:56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同心守护“厦门蓝”,空气质量全国第二

绿色低碳发展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厦门蓝”蓝得更加通透了。2015年厦门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第二,同年年底更是通过了“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骄人的成绩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集多部门合力打响的这场空气质量守卫战,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今年3月的最后一天,由于大气扩散条件不好等诸多因素,厦门空气质量指数一度达到重度污染的级别。一个名为“厦门蓝”的微信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群里的成员们——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行政执法局、市市容考评办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区政府积极行动起来,9个小时内,厦门空气质量恢复到良。

深化大气污染源综合治理,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治理,一记记“组合拳”接连打出,厦门各级各部门打赢了守护“厦门蓝”的一次次战役。一个由市区协作工作机制、全民参与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分析预警机制和督办约谈机制构筑而成的“五大保障机制”日渐形成,为厦门空气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着源源不绝的动力。

不仅如此,厦门还积极以产业升级为引领,勾勒出厦门的绿色转型思路,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低碳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绿色交通、绿色建筑

全民低碳生活方式

去年年底开通的439路,是厦门第一条纯电动社区公交线路。在慈济公交场站,记者看到了这部“只充电不加油”的公交车,15分钟的快充就可以跑四十几公里,全程零排放。无需加油的车跑得动吗?记者体验了一番,少了发动机的嘈杂声、难闻的尾气味,纯电动公交车跑起来还挺稳、挺快的。司机笑着说,不要以为电动车都是“龟速”,要不是公司规定最高时速不能超过60公里,还可再跑快些。

不只是这一路公交车。据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统计,厦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型占公交车总数的31.53%,而在出租车行业这个比重已高达99%以上。

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远远不止这些,公共自行车系统、“非绿标车限行”、智能交通系统和快速路网的建设、码头“油改电”项目,厦门从各个方面入手,切实降低了城市交通带来的碳排放量,构建起全方位的绿色交通体系。

屋顶架设太阳能发电系统,小区雨水收集后用于绿化灌溉,餐厨垃圾收集后处理作为花草树木的养分,这不是未来小区设想的蓝图,位于五缘湾的中央湾区就是这样的一个二星级绿色建筑“精品”。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建飞告诉记者,在厦门,类似的建筑项目一共31个,总建筑面积471.7万平方米,都是从规划设计之初就秉持着绿色低碳的概念,并一以贯之。

全面铺开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对雨水进行循环利用,保障城市水循环系统平衡,并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通过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逐渐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发展;开展“垃圾不落地”、“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以及全国节能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日活动,充分发动广大市民共同参与。

绿色低碳已成为全市上下一心、共同追求的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

【部门声音】

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厦门将降碳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各部门及重点企业单位,形成全市齐抓共管碳减排的合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植树造林等工作,打造一批低碳发展典型,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氛围……一系列创新举措,必将推动厦门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在新阶段取得新成效,必将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芊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厦门今年将基本实行全市建成区黄标车限行,同时控制锅炉、扬尘、船舶和航空器等各种污染物排放;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今年将全面推广小流域治理试点经验。“十三五”期间,厦门继续推动空气质量提升,地表水全面达到功能区标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土壤环境质量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文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