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守护“厦门蓝”,空气质量全国第二 绿色低碳发展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厦门蓝”蓝得更加通透了。2015年厦门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第二,同年年底更是通过了“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骄人的成绩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集多部门合力打响的这场空气质量守卫战,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今年3月的最后一天,由于大气扩散条件不好等诸多因素,厦门空气质量指数一度达到重度污染的级别。一个名为“厦门蓝”的微信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群里的成员们——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行政执法局、市市容考评办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区政府积极行动起来,9个小时内,厦门空气质量恢复到良。 深化大气污染源综合治理,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治理,一记记“组合拳”接连打出,厦门各级各部门打赢了守护“厦门蓝”的一次次战役。一个由市区协作工作机制、全民参与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分析预警机制和督办约谈机制构筑而成的“五大保障机制”日渐形成,为厦门空气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着源源不绝的动力。 不仅如此,厦门还积极以产业升级为引领,勾勒出厦门的绿色转型思路,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低碳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绿色交通、绿色建筑 全民低碳生活方式 去年年底开通的439路,是厦门第一条纯电动社区公交线路。在慈济公交场站,记者看到了这部“只充电不加油”的公交车,15分钟的快充就可以跑四十几公里,全程零排放。无需加油的车跑得动吗?记者体验了一番,少了发动机的嘈杂声、难闻的尾气味,纯电动公交车跑起来还挺稳、挺快的。司机笑着说,不要以为电动车都是“龟速”,要不是公司规定最高时速不能超过60公里,还可再跑快些。 不只是这一路公交车。据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统计,厦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型占公交车总数的31.53%,而在出租车行业这个比重已高达99%以上。 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远远不止这些,公共自行车系统、“非绿标车限行”、智能交通系统和快速路网的建设、码头“油改电”项目,厦门从各个方面入手,切实降低了城市交通带来的碳排放量,构建起全方位的绿色交通体系。 屋顶架设太阳能发电系统,小区雨水收集后用于绿化灌溉,餐厨垃圾收集后处理作为花草树木的养分,这不是未来小区设想的蓝图,位于五缘湾的中央湾区就是这样的一个二星级绿色建筑“精品”。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建飞告诉记者,在厦门,类似的建筑项目一共31个,总建筑面积471.7万平方米,都是从规划设计之初就秉持着绿色低碳的概念,并一以贯之。 全面铺开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对雨水进行循环利用,保障城市水循环系统平衡,并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通过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逐渐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发展;开展“垃圾不落地”、“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以及全国节能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日活动,充分发动广大市民共同参与。 绿色低碳已成为全市上下一心、共同追求的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 【部门声音】 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厦门将降碳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各部门及重点企业单位,形成全市齐抓共管碳减排的合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植树造林等工作,打造一批低碳发展典型,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氛围……一系列创新举措,必将推动厦门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在新阶段取得新成效,必将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芊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厦门今年将基本实行全市建成区黄标车限行,同时控制锅炉、扬尘、船舶和航空器等各种污染物排放;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今年将全面推广小流域治理试点经验。“十三五”期间,厦门继续推动空气质量提升,地表水全面达到功能区标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土壤环境质量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文杰 |
相关阅读:
- [ 04-12]低碳城市建设“厦门模式”引全国各地前来学习
- [ 03-15]2016“低碳金融总动员”理财嘉年华日前落幕
- [ 03-07]同安区途腾车队为新人办自行车婚礼 倡导低碳出行
- [ 01-31]厦门同安支持低碳出行 为骑行爱好者设自行车驿站
- [ 09-06]厦门、南平将成为福建省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 [ 08-31]2015年度福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须下降3%
- [ 07-28]岛内公共自行车站点已建170个 厦低碳城市建设亮点多
- [ 05-19]低碳环保开水在江苏沿江高速推广应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