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加“放心芒果单”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奖怀建议,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牵头,对所有的芒果摊邮寄服务,都要增加一种“放心芒果单”,写明数量重量。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提前甄别:能提供这种单子的,才是正经芒果商户;另一方面,可作为消费凭证,便于维权。
2、提供放心购买场所
在民主党派人士、管理学博士朱敬恩看来,“既然游客有购买芒果的需求,那就给他们提供一个放心的购买场所。比如,设置固定摊位,便于管理。”此外,相关部门的提醒工作要做足,将“黑心”芒果摊的招数广而告之。
3、加重处罚力度
市政协委员、集美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杨行健说,“芒果问题久治不愈,很大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对此类违法经营行为,应加重处罚力度。”
![](../../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60318/00235478a6451855b22507.jpg)
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林桂桢 实习生 李子轩)去年底,多部门重拳打击芒果摊占道经营、短斤少两等乱象,“黑心芒果”坑人情况有所遏制。
记者接连几日走访发现,曾厝垵、厦大南普陀、厦大西村等处,已基本见不到流动芒果摊的踪影。不过,在轮渡、中山路、厦大学生公寓、塔头、黄厝、厦门北站等地,流动芒果摊有回潮的苗头,且投诉多集中在“邮寄”上。
游客郑女士向本报官方微博“@厦门日报”投诉,在台湾民俗村附近被“黑心”芒果摊坑了。
“你放心,没收到芒果,你就微信找我。”因为轻信了小贩的这句“诺言”,郑女士损失了200多元。郑女士春节从温州来厦门,在台湾民俗村附近公交站旁的一个小摊上,打算买几十斤芒果与亲友分享。郑女士买得多,小贩就给她免了邮费。小贩说,“你放心,我们加下微信,如果没收到芒果你就微信找我。”郑女士没多想,就通过微信转账付了42斤芒果的钱共294元给小贩。
几天后,郑女士回到温州,一箱芒果也如期而至,不过42斤芒果中有31斤“失约”了——仅收到8个芒果共11斤,其中有两个还被压坏了。她想找小贩讨说法,对方不仅不回复微信,还将她删除了。
【分析】
为什么芒果摊“处理难”?
部门:先要找到商贩,还要有购买凭证
以次充好,短斤少两,芒果摊贩的此类行为构成了价格欺诈。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有消费者投诉上述问题,工作人员调查核实后,将根据《价格违法行政处罚规定》等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工商部门也表示会介入处理。但处理流动摊贩“黑心芒果”的投诉,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商贩难找,二是取证难。也就是说,好不容易找到摊贩,还需要消费者能提供购买凭证,才能进行处理。
【范例】
曾厝垵:“招安”流动芒果摊
曾经,曾厝垵也是“黑心”芒果摊投诉重灾区。如今,曾厝垵已大变样,它的管理模式或可作为样本来借鉴。
第一招 设置固定摊位
滨海街道办、曾厝垵业主协会对流动摊贩“招安”。他们在文创村设置了数十个固定摊位,请流动摊贩入驻,以便管理。
第二招 缴纳诚信保证金
曾厝垵业主协会根据村规民约,要求文创村内的所有固定芒果摊位都要缴纳1万元诚信保证金,摊位若是被举报查实,第一次将被扣罚5000元,第二次扣光,并取消摊位经营权。
第三招 授“诚信商户”牌
曾厝垵文创会对文创村内的芒果摊多次暗访,在四五次暗访中表现合格的摊位,被授予“诚信商户”牌子。
第四招 发放统配秤
所有固定芒果摊都要向曾厝垵业主协会申请统配秤。滨海街道办会定期巡查,一旦发现摊贩对统配秤做手脚,将处罚。
第五招 24小时监控巡查
滨海街道办组织一支30名协警的队伍、20名村民的义务巡查队盯“芒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