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休闲旅游 > 正文

海峡两岸桂圆文化节开幕 天下桂圆聚同安

2015-10-19 09:57:28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同安是全国六大龙眼产地之一,有四百多年栽种历史。

农户正在采摘龙眼。

同安所产“凤梨穗”久负盛名。

第四届海峡两岸桂圆文化节活动现场。

两岸桂圆深加工产品研究中心揭牌。

工人正在进行桂圆的深加工。

历史悠久

桂圆又称为龙眼,过去是进献给封建帝王的贡品。同安桂圆的种植历史悠久,自古有“桂圆之乡”的美誉。据同安县志记载,唐代时同安县就栽培桂圆,当时叫“圣果院”。

量大质优

同安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区,是全国六大桂圆产地之一,目前同安的龙眼年产量达3万吨,“凤梨穗”品种推广面积达3.6万亩,该产品质量高、产量大,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厦门日报讯(本版文/本报记者 吴耀东 卢漳华 通讯员 叶文彬 杨心亮 余雪燕 李义良本版图/通讯员 何东方 陈嘉新)10月17日,2015“美丽厦门·绿色同安”两岸生态农业营商节暨第四届海峡两岸桂圆文化节在同安区正式拉开序幕。桂圆文化节的连续举办,旨在将同安打造成“中国桂圆产业示范基地”,集桂圆种植加工、科研技术、商贸物流、观光旅游、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集聚,形成“天下桂圆聚同安”的产业布局,推动企业增值、农民增收、地方增效的多赢格局。

海峡两岸桂圆文化节在同安区政府的指导下,已成功举办过三届,如今桂圆文化节已成为我国桂圆产业信息交流、沟通和学习的最佳平台,也是海峡两岸桂圆产业交流和互动平台。它加强了海峡两岸的桂圆深加工产品的交流与合作,弘扬了桂圆养生文化,同时也带动了同安桂圆深加工产业及生态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利用“互联网+”理念

推动同安农业产业发展

同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玺在文化节上表示,同安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区,也是全国的桂圆主产区,目前同安的龙眼年产量达3万吨,“凤梨穗”品种推广面积达3.6万亩,质量高、产量大。绿帝公司走的是高科技农业路子,提出了“一棵桂圆树,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理念,有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将推动同安桂圆产业的发展。同安区区委区政府对农业非常重视,对农业提出“一产做特”,立足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拓展“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专业化公司以大数据有效整合上下游产业,构建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现代农业格局;利用互联网+农业这些先进的理念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助力同安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两岸专家与经销商齐聚

探讨两岸生态农业营商氛围

文化节上还举行了桂圆产业文化论坛,论坛邀请了两岸专家、全国生态农业经销商参与,开展座谈交流会,探讨两岸生态农业营商氛围。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纷纷献言献策,围绕当前两岸桂圆产业的科技研发、贸易合作和观光旅游等多方面展开探讨。

本届文化节由同安区政府指导,厦门网、海网传媒主办,厦门绿帝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同安区农业与林业局协办。活动包括成立两岸桂圆深加工产品研究中心、举办全国生态农业营商高峰论坛、组织慈善捐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举办大型“美丽厦门·绿色同安”两岸生态农业营商节暨第四届海峡两岸桂圆文化节晚会等。

【小贴士】

同安凤梨穗

桂圆又称龙眼,历史上有“南桂圆、北人参”之说,自古被视为珍贵滋补果品。同安是全国六大龙眼产地之一,有四百多年栽种历史,所产“同安凤梨穗”尤负盛名,2012年“同安凤梨穗”荣获厦门首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与平和琯溪蜜柚、安溪铁观音并称闽南三大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专家观点】

推广优质品种

普及矮化栽培

桂圆又称为龙眼,过去是进献给封建帝王的贡品。同安桂圆的种植历史悠久,自古有“桂圆之乡”的美誉。据同安县志记载,唐代时同安县就栽培桂圆,当时叫“圣果院”。同安是全国六大桂圆产地之一,种植面积在1997年最辉煌时期达23万亩(卫星探测数据),占全市水果种植总面积75%以上,产量及产值成为各种水果之首。

同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美暖介绍,目前同安桂圆的种植面积有10万亩左右,每年的产量为3万吨左右,有超过60个品种,当前最主要的种植品种为“凤梨穗”,约占全区桂圆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关于同安桂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陈美暖介绍,首先要关注桂圆的品种问题,推广优质品种,同时注重早中晚不同产期的品种搭配,这样既可以减轻果农短时间内的采摘压力,又可以避免所有桂圆同时上市带来的价格问题。

其次,同安将推广省力化栽培,矮化种植,科学地进行修剪,疏花疏果。“有的桂圆树没有修剪,采摘的时候架16阶的扶梯都还摘不到,这样就很费力。”陈美暖介绍,桂圆树矮一点,采摘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而且单穗的产量还比较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采摘时的人工成本。

此外,桂圆产业要注重深加工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往电商的方向发展。陈美暖介绍,同安已经有几个大户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销量很好。

【观点】

桂圆产业如何突破?

听听专家怎么说

同安区农林局局长杨添在:

结合乡村旅游

树立桂圆品牌

通过深度开发龙眼,研发新产品,推向市场,是适应市场的需求,实现当前农业适度规模化,走现代农业的途径之一,对推动同安农民增加收入是一个机遇。

此外,我们要利用所在地优势,结合龙眼的历史文化,周边景区,打造龙眼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基地,进一步把龙眼产品品牌竖立起来,与旅游、乡村文化相结合。通过基地的建设,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三级结构,可以增强龙眼树种植户的信心,把农民吸引过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同安农民的收入,促进同安农业的发展。

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秘书长邱小文:

加强文化上的传播

让大家认同桂圆文化

探讨桂圆产业新发展、新思路应该着重强调“文化桂圆”的作用和价值。桂圆文化是多元的,可以结合地域饮食文化,也可以从桂圆的传说延伸到动漫产业。让更多的人吃桂圆,喜欢桂圆,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上的传播,让消费者认同桂圆文化。

电子商务也是桂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去年,福建省在淘宝平台上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位居全国第二,而从品类上细分,桂圆、桂圆干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额位居我省第二,年销售额可达十几亿,仅次于茶叶。所以这也是当前桂圆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台湾精致农业发展协会秘书长杨雄辉:

研发新产业新口味

为桂圆找“合作伙伴”

我们不能把桂圆单一化思考,应该结合福建地区糕点饼干的优势资源,思考桂圆与其他食品行业的融合,研发新产品、新口味。三年前台湾参加一次法国面包比赛,利用桂圆做出桂圆面包,成功拿下大奖,之后台湾桂圆的价格连涨三倍。所以,企业可以根据桂圆的品种,进行不同的加工,研发出更多不同口味的鲜果、干果,甚至可以在药用价值的部分做些尝试。现在的工业技术已经可以把很多的农产品结合起来开发出新的口味。对于国外有些已经成熟的概念和技术,我们可以把它提取出来,换成桂圆,这样对整个桂圆文化来说,可能会发展得更好。

绿帝集团董事长徐四海:

提高综合利用率

寻求品牌突破

我认为桂圆产业可以在附加值、综合利用和品牌建设上做一些突破。首先可以利用人们对养生的需求,寻求桂圆的附加价值,因为桂圆本身就具有补气血、益气的功能。其次,当前桂圆鲜果的利用率比较低,一斤的桂圆干桂圆肉需要十几斤的桂圆果,可以在这方面寻求突破。更重要的是品牌的突破,所有的现代产品,品牌代表消费者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这一定要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当前农民是一家一户,没办法有品牌意识,没办法做品牌宣导,政府应该集中力量,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民一起发展。这个产业要做大,我认为分工要明确,农民做农民的事,企业做企业的事,品牌做品牌的事,这样抱团发展,才有可能在产业上突破。然后可以通过品牌的运作,进行品类区隔,本地的桂圆有一个清香味,这个就可以通过品牌的运作,做出高端品牌。

【链接】

“桂圆之乡”助学金

资助贫困大学生

在此次桂圆文化节上,还成立了“桂圆之乡”助学金,由绿帝集团对同安区政府相关部门推荐的4名家庭困难的“优质”大学生进行慈善资助,此次资助金额达14万元。

据了解,绿帝集团不仅向大学生提供助学金,还将根据大学生的意愿,每年提供工作岗位,让接受资助的大学生进行锻炼学习。接受资助的大学生都纷纷表达了心中的感恩,他们表示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

就读于福建工程学院的陈怡婷今年刚上大一,她说非常感谢也非常开心能够获得此次“桂圆之乡”的助学金,这为她的家庭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同时她也计划着利用暑期时间到绿帝集团提供的工作岗位做兼职,施展自己的才能。她还表示会发挥自身力量,号召身边的人,一起弘扬家乡的桂圆文化。

召集两岸专家探索桂圆深加工

由台湾绿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绿帝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两岸桂圆深加工产品研究中心也在此次文化节上进行揭牌。

据介绍,两岸桂圆深加工产品研究中心成立之后,将召集两岸相关专家,共同致力于将桂圆进行完整的工程化和集成化研究开发,形成桂圆产品投资市场,服务社会。力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桂圆深加工为主要研究方向,应用高新技术,瞄准国际国内的科学前沿及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进行工程化研究,为桂圆及其深加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厦门绿帝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四海表示,同安是桂圆之乡,在这里成立两岸桂圆深加工产品研究中心有利于促进桂圆产品的深加工甚至是精加工,同时也有利于两岸在农业种植、技术研发、生产行销、生态旅游等各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合作。

台湾绿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富台介绍,双方合作之后,将引进台湾最新桂圆(粉壳)改良品种及矮化种植管理技术;引进桂圆专用生物有机肥料、高效施肥法与生物杀菌除虫等技术产品;研发以桂圆为主原料的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由桂圆产品衍生出的桂圆文创产品;引进台湾农场运作模式,打造两岸桂圆生态文化庄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