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在询问戒毒人员情况 数据 毒品向高学历、公务员等群体蔓延 连续两日,导报记者走进厦门司法强制戒毒所,了解戒毒人员状况。该戒毒所,2014年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监狱戒毒系统教育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 根据今年4月份的抽样调查数据,35岁-45岁以下的人员占了35.6%,35岁以下的人员占了32%,中年、青年占据最大比例。 尽管大专以上学历的吸毒人员仅占0.7%,但毒品正在向高学历、公务员等群体蔓延,其中,有的此前是法警,有的是医生,有的是退伍军人,多人有从军的经历。 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大多数人吸毒的原因趋向一致:盲目好奇。这一比例高达64%。 令他们好奇的毒品,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海洛因,一类是复合型毒品如冰毒、K粉、摇头丸。多位民警告诉导报记者,厦门吸食海洛因较早的一批是1991年,而从近几年开始,吸食冰毒的人越来越多。 吸毒毁了他们的身体,有15%的人有高血压,6.9%的人有身体残疾,2.4%的人有心理、精神异常;吸毒更毁掉了他们的人生,曾经被判刑、劳教、拘留的达到400多人,有的甚至是“六进宫”,在特殊场所一呆几十年;吸毒更毁掉他们的家庭,未婚或离异的人有300多人。 法警逞能吸毒成瘾 过去,他穿着警服,头戴国徽;如今,他身穿戒毒人员服装,大声喊“到”。一旁的民警五味杂陈,这个昔日的同行,怎会落到如此地步? 春生(化名)今年32岁,快1.8米的个头,五官端正。他家境良好,父亲是正处级干部,母亲是医生,求学时,他是“学霸”,为人热心正直,高考考上中国某名牌政法大学,大学毕业后成为了某法院的法警。 有一天,他去看守所提审犯人,无意中见到了自己的发小、好同学、某派出所的民警,竟然因为吸毒被关在里面。 同学告诉他,毒品不是这么好戒的,自己也想戒,但戒不断。“毒品有什么戒不了的,我就不信。”同学出来后,两人促膝长谈,春生一时逞能,“不信我吸给你看”。 当着同学的面,他吸下第一口海洛因。“头晕眼花,反胃呕吐,一点快感都没有。”春生反问,这东西这么难吃,还不好戒?同学苦笑。 春生试了第一次后,戒了;吸二次,再戒;吸三次,又戒。此时,正好女朋友闹分手,他一心烦,又想到了毒品,已经没有想戒不戒的事。 他一步步下滑,等到意识到成瘾,已经来不及。他和同学一样,从一名警察变成瘾君子。权衡再三,他辞职,家人悄悄把他送到戒毒所。后来,他来到厦门,从事保险工作,真的把海洛因戒掉了。 2012年,春生认为难关已过,可以回家了。他约上一个朋友,开车回老家。半路上,吸过冰毒的朋友告诉他:太困了,来点冰毒提神。“当时他说,海洛因会成瘾,冰毒不会,我信了。”春生回想。 回到厦门后,每当工作疲劳,春生就会来几口冰毒,直到被抓。在戒毒所,他才知道,冰毒原来比海洛因更可怕。 “免疫力下降,动不动就感冒,记忆力不好,不能从事体育运动。”春生说,他要勇于面对自己过去的错误,他也不后悔这次被抓进戒毒所,“我30多岁了,现在改还有人生路可走,还能孝敬父母,还有机会悔罪。再晚,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