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善养老院活动设施图。记者 曾昊然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曾昊然)
对于广大老人而言,养老是头等大事。昨日,厦门市民政局副局长李龙接听市长专线时表示,厦门明年在养老服务上将有多项突破。其中,农村幸福院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将会实现街道到农村的全覆盖。而老人直接在养老院刷卡看病的服务,目前也已在全市9家养老机构成为现实。
老有所医
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
“老有所医是老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比你给他钱更重要。”李龙表示,为了推进养老机构医养护结合,今年9月11日,市人社局下发了《关于将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金山养老院医务室等8家机构纳入医保服务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下发后,确定了养老机构可与一级以上(含一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合作。
为了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人社局对于医疗机构也设置了门槛:医保定点医疗应在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立医疗服务科室、配备相关医技人员,其标准不得低于卫生所(医务室)。
李龙表示,今后老人患一些常见病,不需要再大老远跑到医院去看,在养老机构就能实现就近就医。“而且看病还能刷医保卡,范围涵盖养老人员的入住床位费及在医务室看病就医的费用。”
据市民政局统计,厦门市现有37所养老机构,其中有9所已经实现内设医疗机构,共拥有护理型床位2490张。这9所养老机构为:厦门市爱心护理院、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金山养老院、厦门市社会福利院、厦门市新阳养老院、厦门敬善养老院、厦门莲花爱心护理院、厦门市莲花长寿村老人公寓、厦门市明珠养老院、厦门东渡老年公寓。
老有所养
每个区建日间照料中心
“中午在照料中心和老朋友一起吃饭,下午打打乒乓球,晚上回家享受家庭温暖。”这就是李龙口中正在打造的“老有所养”服务。
据他介绍,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不仅可以实现为农村老人提供就餐、文化娱乐的服务,还可以达到助洁、助急、助浴、助医、助行的“五助”服务。今年,厦门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有12个(其中改建1个,在建4个,拟建7个);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有13个(其中已建6个,在建2个,拟建5个);老人活动中心项目有31个(其中已建3个、在建24个、拟建4个)。
明年,市民政局计划新建30所农村幸福院(包括老年活动中心)。到2020年,将建成151所农村幸福院,实现全市农村的覆盖;而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方面,明年将实现6个区都至少拥有1所镇(街)级的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厦港、中华、禾山三个街道的日间照料中心已经粗具规模。李龙还透露,今后每年都将新建1所—2所照料中心,到2020年前完成全市37个街道全覆盖。
到日间照料中心接受照料需要多少费用呢?针对这个很多老年人关心的问题,李龙表示,目前还处于初期试运行阶段,午餐暂时是免费的,但会尽快制定收费标准。收费标准制定后,将分两种情况核算:对于“五保户”老人,活动费和伙食费依然由政府买单,实行减免;而对于非“五保户”老人,将根据养老机构成本核算,按具体制定的收费标准来付费。李龙透露,这笔费用的制定会考虑老人的承受能力。
台胞入住养老院享与厦门人同等待遇
晨报讯(记者曾昊然)厦门有很多台湾同胞,如果他们想办养老机构怎么办?李龙说:“我们鼓励台湾同胞办养老服务机构。允许台湾同胞在厦兴办、营运养老服务机构,独资、合资、合作都可以。”同时政策还允许台湾同胞参与厦门市公建养老服务机构的经营,即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承包。台资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与大陆居民开办养老机构同等的床位建设补贴、床位运营补贴、床位综合责任险补贴以及水、电、管道燃气的价格优惠。
而台湾同胞在厦养老、入住养老服务机构,享受与厦门户籍老年人同等的待遇。
明年起定向培养养老护理人员
晨报讯(记者曾昊然)据市民政局统计,目前厦门共有持证护理人员349人,根据厦门市养老机构2014年—2020年养老护理人员需求测算,到2020年,厦门市需配备持证养老护理人员2592人,按现有持证护理人员计算,尚缺口2243人。
这个缺口如何弥补?李龙介绍,市民政局将从2015年开始,实施养老护理人员定向培养项目。计划在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开展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同时与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立老年护理轮训基地,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这些学生毕业后,将定向安排到全市的各个养老机构工作,争取在5年之内,培养出2300名养老护理人员。”李龙说。
工作强度大、待遇收入低也是护理人员紧缺的一大原因。为此,市民政局把养老从业人员工资待遇和专业技能进行挂钩。护理人员职业资格等级越高,工资相应增加;业绩贡献越大,薪酬递增越快。同时岗位培训补助和特岗补贴也被新纳入在内。另外,还将建立养老机构护理员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