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厦门市政协:群策群力深化改革 共谋共建美丽厦门

xm.fjsen.com 2014-01-23 09:16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座美丽的海港风景城市,市政协工商联界别活动小组建议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作为建设“美丽厦门”新的经济引擎。图为美丽的五缘湾风光。(本报记者  陈立新  摄)

发挥政协优势,凝心聚力全面深化改革,共谋共建美丽厦门。昨日上午,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5位政协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分别就医疗、教育、交通、环保、金融、城镇化、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本版摘要发表各委员大会发言内容。

引导被征地农民城市化

徐迪(代表民革厦门市委)

从关注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问题,转向关注其后续发展,做到科学规划,“软”、“硬”结合,引导被征地农民走生产集约化、精致化的道路。用足用好人均15平方米村集体预留地政策,充分发挥农村发展用地的土地效益。建立就业、创业扶助机制,加大服务力度,加强信用建设。完善被征地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明晰征地补偿原则,变暗补为明补。引导被征地农民城市化,提升群众主体功能,营造社区市民文化,探索失地农民分散安置方式,提升身份认同感。

建立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园区

齐晓玲(代表民盟厦门市委)

厦门要建立以促进两岸经贸往来为特色的自由贸易区,建立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是个很合适的切入点。因此,构建专门服务于跨境电商业者的综合型园区,并以此为自贸区抓手项目,将有利于推动厦门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叠加和资源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升级为具有涉台特色的自贸区,应是厦门推动自贸区建设的可行路径。为此建议尽快申请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确立海西领头地位,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立高效有力的协调管理机制。

 

探索设立航运金融功能区

陈善昂(代表民建厦门市委)

加快东渡港的搬迁和对整个港区的功能整合,推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推进厦门航运交易所升级建设航运金融服务系统;探索设立航运金融功能区,促进航运要素的集聚,包括加大对境内外(包括台湾)知名航运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大中型金融机构在厦门设立航运金融部或者区域性航运金融中心,尽快颁布优惠政策支持船舶租赁业发展,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保险代理人公司、经纪人公司和咨询公司等航运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打造区域性保险和再保险中心。

加大岛外农村幼儿园发展

赖妙宽(代表民进厦门市委、市政协文史学宣委、市政协教科文卫委)

目前一段时期要实现岛外幼儿园公办全覆盖,还难以完全实现,还需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补充。建议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通过公办园的扩张,逐步消化吸收集体办园的幼儿和师资;可以考虑在财力允许情况下适当补贴民办教育建设;积极引导村集体资源参与幼儿园建设;制定针对农村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对岛外农村公办园、村办园,以及合资质的民办园,统一采取岛内幼儿园对口帮扶的形式,定期开展教学沟通。

以“营改增”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吴崇伯(代表农工党厦门市委)

“营改增”是完善我国税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应紧跟形势及时采取措施和对策,以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利用“营改增”各地可以出台扶持政策的时机,进一步帮助厦门市的企业转型提升;加快并深化税制改革,完整增值税抵扣链条,加快试点推广进度,尽早将涉及“营改增”行业的企业全部纳入试点范围,深化税制改革,延伸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完善财政应对措施,如加强财产行为税的管征与改革,鼓励发展实业,转变依赖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做好财政的支付转移,保证经济社会发展。

改进和落实留学人才政策

曾招文(代表致公党厦门市委)

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宣传新途径,研究建立海外人才创业创新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统筹机制,建立市委、市政府与留学回国人员的交流对话机制,搭建海外人才合作交流平台。要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如创建海外闽籍社团,提升举办各类留学人才与项目对接洽谈会水平等。积极保护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重视政策的落地实施,用好人才壮大队伍,营造支持留学人员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建议市委统战部针对留学回国人员定期开展教育培训、专题调研、社会服务等活动,协调相关单位进行重点培养。

支持发展北斗卫星应用产业

杨槐(代表九三学社厦门市委)

明确厦门在卫星应用产业链中的区域定位,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引导和推动卫星应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统筹规划好导航卫星应用产业,服务于城市管理、应急减灾、公众服务等国民经济建设各相关领域;深入抓住用户需求,以应用为主导,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行业的履带式发展模式,推动北斗大规模应用;支持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支持厦门争取国家重点卫星应用科研项目,帮助国家重点产业化项目落户厦门;重点扶植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带动相关的其他企业,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刘奇光(代表台盟厦门市委)

加强城市社区立法,对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与居民委员会三者的关系加以规范,形成三者之间相互衔接、各司其职;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三级关系,实行“政社”职能分离,健全社区居委会工作机制;创新基层民主自治形式,如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参与率和代表性,积极推广“社区听评会”,探索社区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等;大力推动政府社会服务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强化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的主体意识,塑造居民的“社区意识”和自建热情。

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柯希平(代表市工商联)

努力拓宽民间资本投资范围,让我市非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转变观念,切实把民营经济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来培植发展;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以教育、医疗、养老机构等领域为重点先行先试;全方位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加大力度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大力推动厦门市首家民营银行的组建报批工作,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混合型所有制经济,推动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国企改革;设立“民企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我市民营企业的招商优势。

建立自闭症患者康复救助体系

李健(代表市政协教科文卫委、民革厦门市委、农工党厦门市委、九三学社厦门市委)

我市自闭症患者康复训练机构和师资匮乏,且相关保障体系缺失,限制了康复治疗和救助工作的开展。为此建议:建立自闭症儿童诊断、评估的干预体系,设立自闭症儿童诊断中心,建立自闭症教师(家长)培训中心;加大对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扶持力度,争取每个区都设立一家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多渠道开展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提高自闭症康复机构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规划建设大龄自闭症患者综合性托养机构,集托养、康复、培训、教育、治疗、就业服务于一体。

拓宽轨道交通融资渠道

陆建伟(代表民建界别活动小组)

未来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应积极寻求融资方式多元化,除了可寻求多种债权融资方式(如政策性贷款、银团贷款、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可交换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外,还应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优化轨道交通线路,达到轨道交通提升收储用地价值,实现土地出让收入最大程度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投入的目的;增强资本运作意识,将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经营性轨道交通资产和业务改制上市,为二至五号线轨道交通募集建设资金。

促进台湾经贸社团在厦发展

卢绍茏(代表台联界别活动小组)

厦门要着眼“先”、着力“行”、大胆“试”,大力培育和发展台湾经贸社团在厦代表机构。完善法规体系,厦门可先行探索地方立法,为全国性立法积累经验;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进监管方式,加强对在厦台湾民间经贸社团的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在厦台湾经贸社团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厦门民间经贸社团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台湾;提升在厦台湾民间社团自身能力,要规范社团组织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不断提高资金募集、项目运作和营销等方面的能力,规范人事档案、职称、福利、社会保障等管理。

自贸区重心在深化厦台合作

王春新【代表特邀二(港澳)界别活动小组】

厦门应抓住历史性机遇,争取以深化厦台合作为重心,把正待成立的厦门自贸区打造成为一个面向台湾、服务海西、中国和全球的自由港。注重贸易、投资、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为自贸区提供强大发展动力。借助自贸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厦门的经济实力,加快推进厦漳泉同城化,扩大厦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力。推进金融开放试验,使厦门成为国内和台湾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连结点,适当放宽台湾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有限牌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公司,打造厦门为重要离岸金融基地。

培育青少年美丽心灵

陈文强

把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厦门的伟大实践融合起来。一是要传承民族文化,彰显中国精神,在参与建设美丽厦门的实践中,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讲好厦门故事,一言一行都为建设美丽厦门而努力;二是要进行乡情教育,形成责任共识,以激流勇进的决心和勇气,以匹夫有责的使命和担当,去建设美丽厦门,拥抱美丽厦门;三是要强化行为践履,塑造美好心灵,为学生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提升

黄秀惠

“美丽厦门”应从“美丽小区”做起,最难的是遍布全市的老旧住宅小区的整治提升。建议以社区为单位,依托社区网格员的作用,开放群众表达诉求的平台;以区级为单位,建立例会制度,定期讨论提升老旧住宅小区方案;小区业主参与改造提升设计方案的讨论、确定及监督的全过程;以街道为单位,形成社区监督指导成立业委会,业委会监督指导物业公司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探索“同驻共建”的形式,引导老旧住宅小区的原单位、附近的企业及热心人士认捐认领公共设施,发动小区群众认领服务和管理专项费用。

意见建议

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共收到38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委员个人的大会发言材料,除委员在大会进行发言外,本版选登一些书面发言材料,以飨读者。

守住生态红线底线

民盟厦门市委员会

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座美丽的海港风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建议:建立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缔造生态美丽新厦门;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特区环保法律的权威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建议市政府设立由市领导主管的“厦门生态优美行动领导小组”,各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市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企业参与,开展厦门海、陆、空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加强生态城市的规划控制,划定生态红线、底线并将其法制化,为守好生态红线,建议制定“绿色GDP”考核体系,细化政府、企业、个人职责;通过人大将确立的生态红线底线法制化,让全市人民意识到触碰生态红线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对各类区域建设、项目建设实施宏观调控,杜绝规划短视成为环境问题的制造者;纾解本岛人口,控制本岛建设规模,加快跨岛发展;加强环境监察、城市环境美化和维护的公众参与渠道和机制建设,形成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的氛围。

制定健康产业发展战略

农工党厦门市委员会

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近十年来,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兴动力。

建议:制定厦门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确定厦门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和目标。制定发展健康产业的政策和措施,在技术、税收、金融政策上给予支持。完善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尽快出台《健康产业管理办法》;出台健康服务业管理办法,确保健康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和规范健康产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战略人才政策。将健康旅游、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作为厦门健康产业新的方向,借鉴台湾地区、新加坡和国内海南等地的先进经验,将厦门的健康资源和旅游加以结合,使厦门的滨海旅游、森林旅游、温泉养生和中医药保健旅游形成品牌。扶持发展健康管理、养生园区、健康家居等新兴产业。加强两岸在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举办厦门健康产业博览会。

构建社区医疗群

台盟厦门市委员会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定位是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与此相对照,我市社区医疗服务还存在一定差距。

建议:借鉴台湾经验,完善我市社区医疗服务功能:理顺社区医疗管理体制,实施属地化管理;构建社区医疗群,坚持“开门”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方针,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以医院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积极构建社区医疗群。社区医疗群要重点开展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项目;进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基本医疗诊治,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卫生服务;建立社区民众的健康档案等信息资料,及时准确了解本地区民众的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跟踪掌握出院病人康复情况,提供医疗咨询和医疗建议,逐步建立社区医疗群与社区居民的互信关系。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

工商联界别活动小组

休闲度假是指以消遣娱乐、康体健身、休憩疗养、放松身心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活动。相对于观光度假具有更高层次、更多内涵,对环境、气候、人文具有更多要求。

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作为建设“美丽厦门”新的经济引擎,加大旅游局的作用和职能,使这项重大产业能有具体的政府专业机构负责和推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休闲度假产业模式,主要以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站式提供商务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的模式进行深度研究,打造一个以政府掌控全局,各专业机构协同配合,企业营造精致产品共同构建厦门国际化休闲之都的运营模式。构建系统化的产业发展布局,以商务度假、健康管理、体验休闲、养生度假等四个维度展开空间布局。营造适合国际休闲产业发展的税收体系,搭建综合运营推广平台,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本版文/午马 整理 图/本报记者 陈立新 摄

原标题:市政协:群策群力深化改革 共谋共建美丽厦门

责任编辑:蓝晓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