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获文明城市“三连冠”:四连冠要破两瓶颈
东南网-海峡导报12月26日讯 (记者 曾毓慧/文 张向阳/图)几天前,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进京“领奖”,并带回一块熠熠生辉的牌匾——“全国文明城市”。厦门再次以全国总分第一的身份荣膺“三连冠”,数百万厦门人备受鼓舞。 文明城市“三连冠”,犹如30年的“经济特区”一样,让这座城市又多了一道明星般光环;但在荣耀背后,我们依稀能听得到有人在“数落”这座文明之城的不足;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新面孔铆足了劲,正在加快步伐争夺这块金牌。 厦门若要继续保持“文明优势”,进一步提升文明新内涵,必须在下一轮文明创建中突破系列瓶颈。 城区文明: 常态化查纠 借创建提升人居 明日之文明,始于今日之努力。 打造“文明厦门”,并不是仅仅是为了一次又一次地捧回那个金灿灿的牌匾,也不是简单复制此前的文明创建路径;文明城市,犹比一顶桂冠,只不过寓意着过去的成绩和荣誉。深爱这座城市的人们,用他们心中的“文明标尺”,以越来越挑剔的眼光,丈量着身边的每件事、每个人。 相信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大多成员都会看到,在创建文明城市“攻坚”时期,城管、市容、交警频频出动维护城市秩序、保洁。在受访中,不少市民也说“很怀念,也很期待今后经常有这样的日子”,因为,在努力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厦门城区的环境好多了,一有违章停车,密集巡查的交警就来拖车,于是乱停车不见了;夜幕降临,城管整装出动,于是,街头巷尾的烧烤摊不见了…… 今后,相关部门如何以常态化的部署来抓落实,又该如何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来提升文明城市的内涵,拓展文明城市的外延,俨然已成为厦门下一步创建文明城市亟待破解的瓶颈。 就如一网友建言,“人们无法苛求这座国家文明城市白璧无瑕,无法苛求彻底扫除文明的‘死角’,但随着文明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文明的‘死角’理应越来越少,这才是厦门人民的真正福祉所在”。 就此,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副主委朱奖怀也坦言:在一定程度上,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相关部门满足于应付检查评比,而缺乏常抓不懈的务实作风;如果长此以往,那么厦门这座城市的许多问题或将久积成难题,城市面临的“死角”也将越来越多。 城乡文明: 破除“二元”结构 岛外接轨岛内 回顾不难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厦门就发出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冲锋号,从那时 “告别不文明行为”。时至今日,一个客观事实摆至我们眼前,相对于岛内蔚然成风的文明风气来说,幅员较为辽阔的岛外仍有不少需要提升的空间。 而此前,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在谈及如何在岛内外一体化进程中拓展文明氛围时说:岛内的文明城市推进相比于岛外要更深入更顺利一些,而归咎其原因,则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物质经济条件等等造成的。于伟国书记分析说,精神文明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物质条件。就此,于伟国书记明确指出:岛外的物质条件要创造,岛外的硬件设施要跟上。 荣获“三连冠”之后,下一步,厦门又将如何真抓实干来推动岛内外城市文明的一体化,这便是厦门在夺得文明城市“三连冠”之后面临的一个新使命。 让岛外文明接轨岛内,有专家提出了“三个突出”构想:其一是 “突出一体化”,岛内外城市化水平、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存在差距,这已是客观事实,岛内外的文明创建也有着明显差异,这也无需太多争论,因此,岛内岛外,应分别用力,各有侧重,但不能失之偏颇,最终实现跑在一个方阵中。其二是“突出特色化”,就是要攻克难点、凸显亮点。从大处来说,由于岛外仍有不少城乡处在“农村状态”,群众的创建意识比较薄弱,城乡居民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从小处来讲,在岛外城市 “牛皮癣”更加猖獗且屡禁不止,一些城区主干道卫生死角频频“回潮”等,这些都是岛外文明工作需要推进的难点。其三是 “突出常态化”,为创建文明城市,厦门数年磨一剑,但不应为了创建而“机械”地创建。 文明展望 岛外车辆要学会礼让 退休老人黄阿姨:每回去岛外,总觉得公交车、汽车开得很快,每次过斑马线都得左看右看,然后一路小跑过去;而在岛内就不同了,公交车、私家车驶经斑马线时,都会减速礼让行人,碰到行动有困难的路人,个别司机还会远远地就停下车示意行人先过。我期待,文明的厦门,无论是到哪,市民过马路时都不用这么心惊肉跳。政府部门杜绝“脸难看” 市民王先生:政府部门就跟机场、码头、车站一样,是这座文明城市的窗口单位,公务人员的言行举止几乎就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我也经常去一些部门找人办事,但发现有些公务人员精神状态不佳、办事效率很低,群众要办事,但几个部门推来推去的,有时办件小事都要转车跑好几个部门;更有些部门工作人员对办事者态度冷漠。我希望,以后,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能得到彻底清除。 岛内摩的要一禁到底 民丰律师事务所雷文福:10多年前,厦门岛内就开始禁止摩的,前些年感觉效果还不错;可是最近这两三年,摩的似乎又有点死灰复燃的势头,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不少挤不上公交、拦不到的士的市民,通常会选择搭乘黑摩的。有生意做了,现在岛内的摩的好像越来越猖獗了,而且,大多摩的都是没有挂牌的,不仅在主干道载客,还会闯红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胡南桦(市容考评委特邀考评团专员、厦大副教授) 文明城市 要能包容批评 “爱管闲事”的胡南桦是上海人,厦门是他的第二个故乡。每次在发现问题时,胡南桦总是会不停地向相关单位、责任部门反映,而他也被称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挑刺人”。 挑刺,并不意味着“找茬”。厦门一位副市长称赞胡南桦是“令人尊敬的‘挑刺者’”。正是有了城市“挑刺人”,厦门才这么美好。“我喜欢厦门,因为这座城市包容我的宽容”,胡南桦说,他提出来的不少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都会重视并接受,这一点,让他备受欣慰和感动。 胡南桦说,马拉松国际赛事雕塑上刻有“永不止步”,他也期许,厦门创建文明城市的步伐也要永不止步。
魏晓莉(厦门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厦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让志愿服务成为精神时尚 通过参与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文明交通宣讲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厦门的青年人以自己的方式为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分。 魏晓莉介绍,经过18年的发展,目前,厦门青年志愿者总数超过16万人。 从事了十多年的志愿服务工作,魏晓莉有很多感受:“在志愿服务工作刚起步阶段,更多强调的是扩大队伍、提高面上的影响力,现在则更注重抓住好项目,在点上把内涵和专业性做足做透。”今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将会致力于打造更贴近青年人、更时尚的志愿服务文化,力求让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年轻人的精神时尚。
朱奖怀(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副主委) 文明厦门还有提升空间 “再评比全国文明城市的话,我相信厦门还能评上,还能拿更多的第一名”,朱奖怀对厦门很有信心。 他说,作为改革开放的滨海城市,无疑,厦门的文明程度在国内属于“佼佼者”,但相比起国外很多城市,厦门仍显不足。 就拿新加坡来说,两者一比较,在交通上,厦门还没能做到很畅通有序;在市容环境上,他说,现在厦门整洁的市容,几乎都是靠环卫工人高频率清洁换来的。 朱奖怀说,台湾不少市县压根就没有拿过什么级别的文明城市桂冠,但其城市的文明程度,几乎都能赢过厦门。就这几点,朱奖怀认为,今后创建文明城市,厦门还有更多提升的空间。 |
- 2011-12-25众志砺剑15年--银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 2011-12-22厦门赢文明城市三连冠 献给特区30年最好的礼物
- 2011-12-22福州评上全国文明城市 茶摊主人聊身边好人好事
- 2011-12-21“全国文明城市”牌匾20日抵达福州
- 2011-12-21当之无愧的“三连冠”——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