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获文明城市“三连冠”:四连冠要破两瓶颈
城乡文明: 破除“二元”结构 岛外接轨岛内 回顾不难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厦门就发出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冲锋号,从那时 “告别不文明行为”。时至今日,一个客观事实摆至我们眼前,相对于岛内蔚然成风的文明风气来说,幅员较为辽阔的岛外仍有不少需要提升的空间。 而此前,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在谈及如何在岛内外一体化进程中拓展文明氛围时说:岛内的文明城市推进相比于岛外要更深入更顺利一些,而归咎其原因,则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物质经济条件等等造成的。于伟国书记分析说,精神文明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物质条件。就此,于伟国书记明确指出:岛外的物质条件要创造,岛外的硬件设施要跟上。 荣获“三连冠”之后,下一步,厦门又将如何真抓实干来推动岛内外城市文明的一体化,这便是厦门在夺得文明城市“三连冠”之后面临的一个新使命。 让岛外文明接轨岛内,有专家提出了“三个突出”构想:其一是 “突出一体化”,岛内外城市化水平、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存在差距,这已是客观事实,岛内外的文明创建也有着明显差异,这也无需太多争论,因此,岛内岛外,应分别用力,各有侧重,但不能失之偏颇,最终实现跑在一个方阵中。其二是“突出特色化”,就是要攻克难点、凸显亮点。从大处来说,由于岛外仍有不少城乡处在“农村状态”,群众的创建意识比较薄弱,城乡居民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从小处来讲,在岛外城市 “牛皮癣”更加猖獗且屡禁不止,一些城区主干道卫生死角频频“回潮”等,这些都是岛外文明工作需要推进的难点。其三是 “突出常态化”,为创建文明城市,厦门数年磨一剑,但不应为了创建而“机械”地创建。 文明展望 岛外车辆要学会礼让 退休老人黄阿姨:每回去岛外,总觉得公交车、汽车开得很快,每次过斑马线都得左看右看,然后一路小跑过去;而在岛内就不同了,公交车、私家车驶经斑马线时,都会减速礼让行人,碰到行动有困难的路人,个别司机还会远远地就停下车示意行人先过。我期待,文明的厦门,无论是到哪,市民过马路时都不用这么心惊肉跳。政府部门杜绝“脸难看” 市民王先生:政府部门就跟机场、码头、车站一样,是这座文明城市的窗口单位,公务人员的言行举止几乎就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我也经常去一些部门找人办事,但发现有些公务人员精神状态不佳、办事效率很低,群众要办事,但几个部门推来推去的,有时办件小事都要转车跑好几个部门;更有些部门工作人员对办事者态度冷漠。我希望,以后,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能得到彻底清除。 岛内摩的要一禁到底 民丰律师事务所雷文福:10多年前,厦门岛内就开始禁止摩的,前些年感觉效果还不错;可是最近这两三年,摩的似乎又有点死灰复燃的势头,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不少挤不上公交、拦不到的士的市民,通常会选择搭乘黑摩的。有生意做了,现在岛内的摩的好像越来越猖獗了,而且,大多摩的都是没有挂牌的,不仅在主干道载客,还会闯红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
- 2011-12-25众志砺剑15年--银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 2011-12-22厦门赢文明城市三连冠 献给特区30年最好的礼物
- 2011-12-22福州评上全国文明城市 茶摊主人聊身边好人好事
- 2011-12-21“全国文明城市”牌匾20日抵达福州
- 2011-12-21当之无愧的“三连冠”——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