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鹭集团看厦门特区建设30年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亲历】 建高科技园区 带动新农村建设 “银鹭是和厦门经济特区一起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成就了今天的银鹭。”陈清渊感慨地说。 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动工建设,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同安的偏僻山村——马塘村,那时陈清渊还在村里务农,他和哥哥陈清水对着满山的水果思考出路,家乡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大家却过着贫穷的日子。创业的激情在兄弟俩心里燃烧,1985年,陈清渊兄弟与同村的4个年轻人创办了厦门第一个村级企业——新圩兴华罐头厂,这是银鹭集团的前身,在乡镇企业的创办热潮中,银鹭迈开了成长的脚步。 回首当年创业的艰苦,陈清渊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没有厂房,是用村里种蘑菇的房子来做生产车间的,甚至很多设备是自己做的,而产品主要生产荔枝、蘑菇等罐头。“产品生产出来后,还得卖出去,所以市场信息很重要,这还得多亏了厦门是经济特区,寻找全国各地的需求信息变得容易了很多。” 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进入低谷,举步维艰的银鹭却从台湾引入先进的罐头生产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产品产量,建起了标准化的厂房。看似冒险的举动,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名不见经传的银鹭,开始走在了国内同行业的前列。这之后,银鹭又成功引进意大利PROCOMA无菌冷灌装线、德国KHS无菌冷灌线等先进设备。 随着银鹭的发展,陈清渊兄弟心里有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以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于是,厦门银鹭高科技园区随之诞生,它还是首批经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园区规划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主要产业是食品、饮料、包装材料等。2010年,入驻园区企业已达20多家,实现年工业产值80多亿元,解决15000多人就业,其中本地农村劳动力4000多人。 银鹭成功带动了新农村建设,使马塘村成为改革开放第一批“全国文明村”,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
- 2011-12-26海内外嘉宾为特区“干杯” 酒会用细节展现特区风情
- 2011-12-26厦门特区30周年 今天是353万特区人的节日
- 2011-12-26市委市政府30件惠民实事基本完成 献礼特区30周年
- 2011-12-26东南网系列策划报道特区30周年
- 2011-12-25厦门特区30周年:国际赛事汇聚世界目光
- 2011-12-25台商和地产经理人的厦门之路:特区变化让他们坚信创业选择
- 2011-12-25厦门特区30周年:环东海域整治再造一个厦门岛
- 2011-12-25印华地砖厂:打造厦门特区第一家外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