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和美叩响幸福门

xm.fjsen.com 2011-12-26 08:17  刘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福建日报12月26日报道 本报采访组(刘辉 执笔)

走进厦门市规划展览馆,宛如穿越时空隧道,一座城市的沧海巨变、一个特区的日新月异,在眼前慢慢呈现。

在这个历史长廊里,有一面“厦门荣誉”墙,19面城市荣誉牌匾赫然在列,让人惊羡。联合国人居署在授予厦门联合国人居奖时,曾给予这样的评价:“厦门让居民在健康的环境中拥有体面的家。”11月初,首度设置“城市与人”主题的2011年《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出炉,依照“城市应为人而发展”的标准,厦门位列全国20个科学发展典范城市榜首。

生活在一个以人为发展中心的城市,感觉到的是家园般温馨。这样的感觉,不仅在厦门可以感知,在八闽大地也可处处感知。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要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感。”省委书记孙春兰一再强调,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地统一起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程,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发展是为了人民更幸福。近年来,在全省各地,提高人民福祉,成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民生指数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与不懈追求。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征程中,福建正成为创造财富的热土,更成为创造幸福的家园。

民生优先,理念高人一筹

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幸福,是一座城市的天赋与追求。

厦门,被誉为中国“最温馨的城市”。温馨从何而来?“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这是厦门这座城市对市民的庄严承诺。

住房,是民生之要。安居指数一定程度上就是城市人的幸福指数。

“老厦门”大多记得,从嘉禾路莲花路口往东,有一大排错落的六层建筑房子。这就是厦门特区住宅史上首个商品房项目——莲花新村,一度被誉为商品房建设的“全国样板”。

从莲花路顺着吕岭路而上,就到蔡塘万景社区。这是厦门首个交付使用的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万景公寓,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国家蓝本”。

从“全国样板”到“国家蓝本”,因为始终关注最基层的民众需求,厦门的住宅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厦门竣工10515套保障房;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为4万套。“房子等人”,成为厦门“居者有其屋”的生动写照。

宜居,也是民生之需。昔日水体黑臭、蚊蝇滋生的筼筜湖,变身鱼虾嬉戏、白鹭云集的城市会客厅。白鹭归来,印证了厦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赢。生态立市的厦门,勇于承担生态共同责任,不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探索九龙江跨区域综合治理机制,把责任感、幸福感溯流传递。

实践,源自理念。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小平同志的告诫振聋发聩。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互为一体,密不可分。

厦门提出打造“创新厦门、宜居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幸福厦门”,“五个厦门”,最终落脚“幸福厦门”。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不仅是厦门的追求,也是全省上下的追求。

“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努力奋斗。”省第九次党代会向全省发出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动员令。

在全省上下,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为一种发展责任,也成为一种发展共识。

“幸福”,在频频招手。“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民生”,民生就是内需,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的改善,将大大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提高消费预期,进而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我省调结构、促发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2010年,全省财政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共计107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3.8%,同比增长19.1%,今年仅省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就达265亿元,占省级财力的64.4%,同比增长22.6%。

2011年初出台的我省“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大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幸福指数”第一次出现在五年规划中,令人无比期待。即将走过开局之年,在阳光和煦的冬至这一天,在福建会堂别开生面的“五会合一”会场,省委省政府再次传递出令人兴奋的讯息——今年,新增财力的大部分集中用于民生项目,仅1至11月,全省与民生直接相关支出就达1161亿元。

“明年,我们还将继续确保民生投入,并确保民生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省委书记孙春兰坚定地表示。

敢于突破,民生先行一步

城市,被作为衡量幸福感的空间。民生优先,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项项实在的举措、一个个具体的工程。

民生保障,也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厦门瞄准全国先进行列,创造了一系列“率先”样本——率先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住房公积金制度,率先推进全民社保,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完全免费,率先实现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城乡一体,率先建立多层次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体系的覆盖人群,不分岛内岛外,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本地外地,不分城市乡村,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五年来,厦门市财政一般预算60%以上用于民生保障重点领域,全民低保、全民医保、全民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性住房……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

全国率先、全民保障、全面覆盖,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新的目标愿景,教育优先、就业促进、全民社保、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六项民生计划同步行动,全方位打造“幸福厦门”。

无论经济领域,还是民生领域,要开风气之先,都需要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气魄和胆识。

医疗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民生领域的焦点、难点。发扬特区先锋精神,攻坚克难,厦门踏上探索之路。2009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覆盖城乡的全民医保,医保“厦门模式”被推向全国。

探索,永无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2010年7月,厦门出台意见,自加压力完善医保“厦门模式”,按照城乡一体化“同城同权”的基本要求,在原来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一致的基础上,统一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完全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医疗待遇上的均等化。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最难的民生问题,率先突破;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优先解决。这些,不仅在厦门,在全省上下,也是一种共识,也是共同行动。

2010年初,省委省政府安排了25个大项、47个具体的为民项目;7月,省委省政府作出推动福建跨越发展、打好五大战役的部署,民生工程列为五大战役之一,灾后重建、为民办实事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具体民生项目,密集安排,快速推进;11月,在原有民生工程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再推10项惠民实事,推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网点、医疗卫生机构、公交服务、城乡绿化、保障性住房、中小学布局等10个方面的项目建设。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1年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收入均同比增长12%。年底,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透露,预期目标将顺利实现。

民生领域的创新之举,在我省强力推出——在全国率先建立12580新型就业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延伸到所有社区、建制村;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省医院就诊一卡通的省份,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各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在全国率先启动蔬菜批发市场干预措施,仅用一周时间就让菜价重回“一元时代”……

绿水青山,日益成为一个地方最值得珍视的幸福。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2010年,我省在国内率先实行环保“一岗双责”,明确了地方政府和40多个相关部门的环保职责,未完成任务将被“一票否决”。

民生政策、民生举措,踏准先行节奏,迅速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既巩固根基,又彰显活力,更温暖人心。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经济发展也必将从民生改善中获得持续动力。

凝心聚力,共建幸福家园

什么是幸福?140多年前,卡尔·马克思告诉女儿:“幸福,首先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伟大哲人心中的幸福,已经超越物质,内化为精神力量。

30年,特区人用特有的责任意识,抒发家园情怀,创造幸福,分享幸福。

大海沙滩,绿树婆娑,鲜花盛开。2003年3月国际马拉松盛大赛事,让厦门环岛路的美丽声名远播。举办马拉松的建议,来自100多天前一个叫马达的市民给市领导的电子邮件。信中说,厦门拥有这么美丽的海滩和海滨环岛路,应该用来举办马拉松比赛。一封市民邮件开启了厦门马拉松。

2010年,一位初中生巴士迷在网上发帖,提出数条线路站点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他从29条3元线路中挑出了19条一一分析。厦门公交集团及时调整,降低公交出行成本,从岛内到集美灌口,票价从8元降到3元以下。一个帖子引发厦门公交票改。

拍摄6年,精选300张照片,拼接出60米长的鹭岛海岸全景图。这是厦门退休教师洪胜利的力作,他还打算出诗集颂厦门。

今年3月,一位名叫“博了博乐”的网友,发了一篇帖子。这位自称“出身农民、工作在城市的新时代‘农民工’”的网友,一口气向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提了9个问题,涉及住房、教育、医疗、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一体化等方面,达2000多字。市委书记向网友发出面谈邀请,草根的力量与智慧得到充分认可。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厦门有两个“百分之百”——100%的市民赞成参评全国文明城市,100%的市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共7大项100多个指标,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厦门市把测评体系在当地媒体上公布,广而告之。指标,就是百姓的要求,达标,就是为百姓办实事、谋福祉。

多年来,厦门坚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大到行政区划调整,小到公交收费调价,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率先向市民开放旁听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无讼社区、爱心超市、老人餐桌,点点滴滴汇聚成心中的暖流。

打造“幸福厦门”,特区人发挥主体作用;追求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明天,福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凝聚智慧,挥洒汗水。

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为方向。

每年年末,省委省政府都要向全省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议;五大战役打响以来,省委省政府每个季度定期发布进度表,接受群众的检阅;连续两年,省委省政府以深入基层接地气的方式,开展工作大检查,同时也来到群众中间,开展调查研究;年终岁首,以访民意听民声解民忧为主题的慰问活动,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借服务热线、民情日记、民生线路图等有效手段和渠道,了解民声、排解民忧。

福州便民呼叫中心“12345”,专门为畅通民意了解民情而创新开辟,全市1391个单位加入系统服务。这是目前国内唯一架构在互联网的便民服务平台,同时叠加了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短信、传真等多种方式和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了市长公开电话、市民意见与建议征集箱和网上信访等诉求渠道。“12345,有事找政府”,成为政务综合服务品牌,向全省推广,年底前全省各设区市全部建成政务服务热线,与现有的民生服务系统集成。

宁德市多年坚持“四下基层”制度,要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在基层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诉求,兴办实事,促进和谐。

群众的意愿,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百姓的幸福感受,让发展更增添紧迫感。

在厦门规划展览馆环形幕太空舱里,人们可以凭借高科技手段,感受一段神奇的“穿越之旅”,把未来厦门发展的磅礴气势与市民和美生活的温馨浪漫,提前收入眼底。

发展为民,是厦门特区30年不变的情怀,更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幸福,是不变的时代呼唤,也是不变的时代追求。

站在又一个30年的门槛上,“幸福厦门”打开“大厦之门”;在“三个更加”目标的引领下,福建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3700万福建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将进入一个快速提升期。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