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公办校里的快乐生活
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教学模式 世杰和姑姑住在寨上的租房里,姑姑工作忙,没什么时间照顾他。进校没多久,每逢节假日,他就会收到来自老师们的礼物,多是学习用具或生活用品等等,尤其是自己的班主任林老师和教语文的戴老师,对自己关怀备至。 原来啊,学校的老师自发组织起了帮助困难家庭学子的计划,世杰和另一名同学就是首批的受益学生。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沈世杰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五、年段40名左右。据逸夫中学田刚校长介绍,学校每年的初中毕业生都有80多名考入一中、双十、外国语等名校,因此,世杰的成绩未来考入这些重点高中很有希望。 世杰的普通话水平,也被伯乐发现了,现在的他,还是学校朗逸之声广播站的播音员,经常在课堂间隙给大家播放校园新闻、校园趣事等。 作为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逸夫中学的很多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期望值不高,但却两次拿到了厦门市教育局“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并顺利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 校长田刚说,这缘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该校的课堂教学分四环节,讲、练、报、提。讲就是正常的课堂教学启发引导,练是在时间环节上保证课堂练习,报是让学生汇报练的情况,形式上可以灵活处理,比如组建学习小组等,而提就是学生参与小结的过程了。这样的课堂模式,核心在于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以前的单纯老师教学、以老师为核心的方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也注意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数自信心较差、基础薄弱、自我期待值低的特点出发,开发出习惯类、情趣类和心智类的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
相关新闻
- 2011-12-22厦门特区30周年:从唯一“生命线”到“四桥一隧”
- 2011-12-21厦表彰48位举报有功人员 央视将连播厦门特区专题
- 2011-12-20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厦门港 一个亿吨大港的崛起
- 2011-12-20厦门特区30周年:一道道禁令 一步步文明
- 2011-12-17厦门特区30周年:60座桥梁搭建幸福回家路
- 2011-12-16厦门特区建设30年:住房30年从全国样板到国家蓝本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