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在医保领域闯出"厦门模式"
“我们村里人也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2008年7月1日,吴女士拿到了厦门市社会保障卡。用她的话来说,他们这些村里的人,现在也和城里人一样待遇了。与她一样,2008年厦门医保范围扩大后,45万名农村居民都有基本医疗保险。 家庭经济并不殷实的吴女士,一度因胰腺疾病住进医院,花去了近万元的医疗费。这笔钱对这个家庭是个不小的负担,还好,手中的社保卡解决了一大部分难题,近半医疗费可报销刷卡结算,让这个家庭又看到了希望。 吴女士,海沧区温厝村村民,2008年厦门医保范围扩大后,有了基本医疗保险 “没工作 我的心里也是踏实的” 许女士望着眼前的沙堆,心里有些惆怅。经营了10多年的小厂,被房东收回。一度是小老板的她,突然失业了。 许女士说,他们夫妻都是同安人,没有固定单位和收入,靠经营小型沙厂生活。现在失业了,有点茫然,干别的行业,不熟悉,也没有门道。还好,四年前,她就自己缴费办了社保,五险合一。“虽然没有单位,要自己全额缴交,每个月300多元,近来提高到了四五百元。但至少,没有工作,参加政府的保险我心里还是踏实的,至少将来能有个保障。” 许女士,同安石浔村人,曾长期承包一家小沙厂,近期失业了 专家声音 厦门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资深副调研员何建峰: 医改制度 兼顾公平与效益 厦门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第二批试点城市,1997年开始酝酿实施,仅次于九江和镇江。 旧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由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组成的,仅覆盖职工,医疗保障能力与水平受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厦门在总结两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依照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指导意见,先行先试,将所有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建立全市统一医疗保险政策,实行市级医疗保险基金统筹。 何建峰举了个例子:当时的厦门瓷厂,全厂没有一个在职员工,200多人全是退休的,如果按照旧的劳保医疗模式,在企业效益不好的情况下,这些人将无法享受医保;而按照新的医保制度,这些退休人员则提前进入统筹范围,对于这些已经面临破产解散或转轨的企业退休职工而言,他们就是最早、最直接享受到社会统筹的首批受益者。 |
- 2011-12-20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厦门港 一个亿吨大港的崛起
- 2011-12-19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120多位"鹭漂"落户厦门
- 2011-12-17厦门特区30周年:60座桥梁搭建幸福回家路
- 2011-12-16厦门特区建设30年:住房30年从全国样板到国家蓝本
- 2011-12-15厦门特区30周年:厦禾路改造10年拆迁10万户(图)
- 2011-12-15厦门特区30周年:厦禾路改造 10年拆迁10万户
- 2011-12-14厦门特区30周年:国企大腕 挺进全国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