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思明铸就海西第一强区 思明品牌叫响全国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30年前,这里既是厦门的老城区,还有大量的农村,城区面貌杂乱,产业发展落后;30年后的今天,这里早已成为厦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成为海峡西岸一颗璀璨的明珠。经济进步,社会和谐,30年来,思明区通过产业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创新、行政管理创新等“三个创新”,多轮驱动,全面构建幸福思明,着力发挥中心城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加快推进厦门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跨越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文/本报记者 陈运军 通讯员 王若君 翻开30年前的厦门地图,现在高楼林立的思明区,在那时还是满目农地,寥寥几条公交线路孤零零地穿梭在短短的市区道路上。在那时,中山路成为到厦门的代名词。 30年发展,30年一路华歌。 在特区建设30年大潮中,思明区作为特区的窗口,作为厦门各项事业的主阵地,始终以改革者的姿态,开拓创新,搏击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抒写了一曲曲耀眼夺目的发展篇章。 现思明行政区在2003年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由原来的开元、思明、鼓浪屿三个区合并而成,合并后的思明区不断创造着1+1+1>3的故事,不断刷新一个又一个产业指标。以今年的情形看,全区生产总值(GDP)相当于2002年的全市水平,财政总收入相当于2001年的全市水平。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一个个打着思明烙印的社会管理品牌叫响全省甚至在全国发酵传播。 产业发展 人均GDP超1万美元 第三产业比重超80%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一个地方发达的标志在于第三产业比重的大小。 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区,思明区放弃低端化、同质化,选择“高、新、特”的产业发展路径,着力抢占产业高端、培育新兴产业、壮大特色品牌,瞄准海峡西岸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商务营运中心、消费购物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的区域定位,着力打造商务、商贸、旅游、文化、软件、房地产、会展7个产业集群和光电(光伏)产业链。 从鹭江道到厦港片区,从湖滨北到观音山,一个个新落地的“巨无霸”式的项目撬动着思明区新的经济支点。一个个不断聚集的高端项目让人们看到了思明区产业发展华丽升级的坚实步伐,一项项不断加码的民生举措推动着幸福思明的全面构建。高端、新兴、特色成为思明区着力产业发展创新的三个关键词。 发展高端产业,向高端要影响力。以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为例,截至目前,思明区共引进和在谈金融项目48个,总投资约55.4亿元。预计2011年内落地金融项目将超过50个,投资总额突破120亿元。与此同时,思明区楼宇总部经济不断提速升级,5A级写字楼、高端城市综合体加快布局。形成了以观音山为引领,环筼筜湖片、临海鹭江道片和沿主干道片三片共同推进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齐聚思明,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思明区正成为高端产业的集中区。 发展新兴产业,向新兴要后劲。思明区瞄准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以及光电、光伏、软件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特色。全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达140家,占全市的两成以上,建立了三安光电,华联电子、巨茂光电、光莆电子、信达光电等14家全国龙头企业入驻的现代照明设计中心,成为中国光电行业的重要基地。思明区2007年获批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1年通过中期验收,成为全市首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发展特色产业,向特色要动力。瞄准全市及其周边2000多万人群的消费市场,过去五年,思明区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4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83%和77%,2010年商贸营业额超过2800亿元,增加值占GDP的四分之一。今年前十个月更是提升到26.3%。思明区还在谋划“跳出思明看思明”,紧抓厦漳泉都市圈加快融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式启动的机遇,积极谋划地铁商圈经济,大力推进与龙海等地的战略协作,努力形成生产在外、总部在内,工作在外、消费娱乐在内的分工协作格局。 产业转型带来的是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现在的思明区,通过发挥集聚功能、配套优势和环境优势,正走出一条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次产业比例从2005年的0.1比22.4比77.5调整到2010年的0比19.71比80.29。商贸业、金融业比重分别提升至27.5%和15.4%,房地产的比重下调至6.6%,人均GDP超1万美元,财政收入从2004年起连续位居全省县(市)区首位,全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上游位次。
鹭江道一角新貌。(本报记者 郑晓东摄)
1987年,从鼓浪屿邮电招待所看厦门岛鹭江道沿线。(通讯员 陈金发 摄) 社会管理 政府为居民买服务 思明品牌叫响全国 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居民步行15分钟就可到公园。在思明区看来,只有不断让更多的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才能更加和谐进步。几年来,思明区不断探索实践社会管理的新机制、新举措,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形成了思明的社会管理创新品牌群。 仅在今年,思明区就举措频频。上个月,在全省首推《思明区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办法(试行)》,并首次将奖励抚恤金发放到见义勇为家属手中。《办法》大幅提高了见义勇为人员奖励抚恤补助标准,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抚恤金高达50万元,这一标准使思明走在全国县(区)级政府前列。国家行政学院李拓教授对此高度评价,他认为,大幅提高见义勇为人员奖励抚恤补助标准,有助于解除见义勇为英雄的后顾之忧,弘扬传统道德理念,在社会上树立正气,这些都进一步提升了城区的公共文明水平,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 今年7月底,思明区在全省首创“幸福思明·文明宣导队”。1000名由退休工作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组成的文明宣导队,开创了文明城市“为民创建、全民创建”之风。思明区每月给予文明宣导员适当的补贴,还为每位文明宣导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这一突破性的举措被业界看做是思明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尝试,也是推进“人民城市人民管”的重要举措,对于倡导树立时代文明新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构建幸福思明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厦门市文明创建的主阵地、主战场,多年来思明区正是通过注重细节、注重实效、注重创新,扎实推动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思明模式。2006年、2009年连续两届以全省最高分的优异成绩荣膺“福建省文明城区”称号,2010年荣获首次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第一名。近期,思明区再次以优异的成绩第三次蝉联全省文明城区公示第一名。 “爱心超市”构筑爱心新平台,“安康计划”编织老人关爱网。一个个发端于思明的做法成为全国性的品牌。以“安康计划”为例,这项举措实施以来已惠及全区8万多名老年人,共为符合政府购买服务对象标准的老人提供家政及医疗方面上门服务达21471人次,服务时间123979小时,支出养老助养金172.97万元。此外,思明区还实施平安铃项目,为空巢、寡居老人提供紧急呼叫救助和日常生活照顾。全区10个街道设立了12个爱心老人餐桌服务点,为老人提供就餐服务5万多人次。 优美的城区环境,便利的城市交通,浓厚的人文关怀。思明区不断创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正使这个“五宜”城区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莲坂夜景。(本报记者 王火炎摄)
1990年,从国贸大厦顶俯瞰莲坂三岔口景观。 (林沙 摄) 行政管理 创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政府网站获评全国第三 思明区委学习中心组举办创新管理与领导力提升专题讲座。 从表面上看,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影响的只是具体的办事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区域投资环境优化与否的标志。 思明区提倡“您只要轻轻一点,剩下的事我们来办”理念,大力推进网上政府建设。如今政府网站成为群众办事、咨询建议的良好互动平台,受到群众好评。今年12月3日,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发布了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测评结果,思明区政府网位居区县政府网站绩效第三名。 还是在今年,思明区政府通过与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签订“智慧思明”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推进智能政府、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等“智慧政务”项目,以及智能社区等“智慧社区”民生服务项目,以此打造智能政府,提升行政服务能力。此外,思明区今年还在新浪网开通了“厦门思明”官方微博,及时发布信息,进行微博问政,思明区法院、检察院、前埔南社区、瑞景社区等也都开通了微博,通过信息推送等方式加强与市民群众的交流沟通。 创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获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思明区认为,绩效评估是提升行政效率,治庸治懒的一种手段,其最终指向是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继去年纳入全省公务员绩效考核试点县(市、区),今年思明区又充分发挥在绩效评估方面的领先优势,将绩效评估体系延伸到社区工作中,建立了街道、社区“两级三标”全覆盖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劳动保障服务,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因为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吸引了包括深圳、青岛、宁波、杭州、上海等众多发达地区前来学习考察。 在思明区,公共资源大力实施市场化配置,着力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更优化和公共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以环卫为例,目前全区90%以上的道路保洁、绿化养护业务实现了市场化运作,不仅节约了资金,而且通过中标公司专业的现代化的清洁设备,使环境卫生、绿化养护工作明显提高,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并且缓解了下岗工人的分流问题。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思明区市场化配置项目共计节约、增收财政资金7946.87万元。 成立全省首支“数字城管志愿者”队伍,成立“一体化”交通事故调处中心,投入巨资建成基本覆盖全区的电子探头监控系统,完善联防(防控)、联治(整治)、联调(调解)等工作机构,首创区后备干部定期挂职信访的作法,实现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八连冠”。 思明跨越,跨越思明。 奋力完成“两个翻番”,实现“三个率先”,建成“四大中心”,造就“五宜城区”,在厦门发挥经济特区三个“排头兵”作用中,集聚人才、教育、环境等众多优势资源的思明区正奏响时代的最强音,为全面构建幸福思明而踏上更加宏伟的新征程。 思明重点招商推介项目 1.两岸金融中心思明片区(占地面积8.6平方公里) 区位:位于厦门岛东部,规划范围南至会展南路和文兴东路,北至黄头路,西至前埔路,东至东海域。 规划:占地面积8.6平方公里,可开发用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可开发用地建筑面积287万平方米。 功能定位:划分为金融办公区、会展酒店区、研发办公区、滨水休闲区、高端住宅区等五大功能区,目标定位于金融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两岸金融服务业对接示范基地、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前沿平台、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引擎。 2.将军祠西片区(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 区位:位于厦门本岛西南部,厦门旧城的东北部,西临中山公园,南望万石山。 规划:规划用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功能定位:以居住商业为主的高品质城市居住社区。 3.农科所用地(占地面积29.37万平方米) 区位:位于厦门岛中偏东部,莲前西路的东段,云顶岩山麓下。 规划:总用地面积29.37万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面积24.59万平方米。 功能定位:农科所用地改造为居住用地,并为周边配套商业、文化、教育设施。BRT枢纽站、商务组团、居住组团、居住安置区、社区服务设施区、公共绿地区、农科所办公楼和九年制学校。 4.原自行车厂地块(用地面积69904.502平方米) 区位:北至湖滨南路,东至湖滨东路,南到禾祥东路,西邻金榜路。 功能定位:高档的商场、写字楼、酒店用地。 5.人民体育场一期(占地面积11.12万平方米) 区位:位于厦门本岛西南部,厦门旧城的东北部,东临中山公园,北至厦禾路。 规划:用地面积11.12万平方米,规划地上建筑面积32.59万平方米,地下空间7.00万平方米(不含地块自身配建地下停车库),平均容积率2.93,人口4500人。 功能定位:综合文化、体育、商业圈。 6.曾厝垵B2地块(用地面积1.17万平方米) 区位:位于曾厝垵片区,曾厝垵北路与龙虎山路东南侧。 规划用地性质:酒店。 7.湖边水库段吕岭路北侧、环湖里大道西侧地块(用地面积74456平方米) 区位:位于厦门本岛东部、湖边水库东南侧。 规划用地性质:综合开发用地。 8.原中药厂地块(用地面积32507平方米) 区位:位于嘉禾路和莲花北路交叉口东侧,南面邻近明发商业广场,东面临近龙山公园。 规划用地性质:综合用地。 【相关链接】思明区基本区情 思明区位于厦门岛南部,由本岛南端和鼓浪屿全岛组成,三面临海,与金门隔海相望,是厦门经济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思明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区位独特、经济发达,面积7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9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63万人),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共有96个社区居委会。 思明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汇集着大量的人、财、物等要素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环境优势和基础优势。几年来,思明区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等20多项全国性荣誉称号,是福建省的文明城区、平安区。思明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上游位次,自2007年以来,连续五年荣登“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前20名,并从第17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4位,在福建省上榜的百强区中位居第一。 |
- 2011-12-19思明区公布2012为民办实事项目 建设幸福思明
- 2011-12-19思明2012发展新思路惠民新举措:发展更科学 人民更幸福
- 2011-12-03思明区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提供60多个岗位
- 2011-11-30思明:向高度要效益
- 2011-11-30思明区准备4万个免费安全套 放进近200家酒店
- 2011-11-23思明区要求未登记校车本周内停运 多部门将拉网排查
- 2011-11-20思明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47.5万选民投票参选率 93.11%
- 2011-11-19厦门市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拉开序幕 思明区率先票选
- 2011-11-17思明:厦门大学4万余选民将选5位区人大代表
- 2011-11-16思明:激发文化活力 服务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