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湖里区发挥企业主导作用 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

2018-04-26 08:47:34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政策吹暖风 企业成引才育才主体

湖里区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开展拓展训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湖里创新园人才服务站举办系列主题政银企专场对接会。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黄 怀 图/湖里区委组织部提供)在湖里区所属企业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成立的管理学院构建起三级培训体系,分层次开展各种培训课程。在鹭燕医药,所有员工都有机会接受培训,提升工作能力。鹭燕医药还准备与厦大合作,量身定制“鹭燕”班,携手高校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只有不断‘造血’,培养储备人才,才能为企业快速‘奔跑’提供动力。”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陈映红说。

人才,是这个时代争抢最为激烈的资源。谁最先意识到这一点,谁就占领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先机。湖里区围绕全面建成厦门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目标,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完善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服务保障,发挥企业引才育才的主体作用,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企业也纷纷向高端人才抛出“橄榄枝”,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花重金吸引、培育人才团队。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书写的是创新驱动的精彩佳作,谱写的是转型升级的华美乐章。

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人才评价机制

创新是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改革是点燃引擎的导火索。湖里区改革创新人才评价办法,坚持“以用为主”,突出产业人才的能力和业绩,真正把评价权下放到企业,提高了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

是不是人才,由企业说了算。湖里区为“双百”人才企业团队核心成员提供每人每年1.2万元的工作补贴和子女择校优惠,由企业自行决定上报成员名单,目前湖里区已为96人次的“双百”人才发放工作补贴共230万元,解决子女择校23人次。

湖里区出台《湖里区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和《湖里区台湾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实行“政府给名额,企业定人选”的方式,政府围绕“2+4+N”重点发展战略,确定扶持企业及名额,由企业自主推荐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人才可享受最高30万元的薪酬补贴、薪酬个税奖励、保健补贴和子女择校优惠。五年来,湖里区共评选出134名重点产业人才和22名台湾专业人才。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在扶持湖里创新园、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等重点创新创业园区企业骨干人才时,湖里区将企业提供薪酬水平确定为重要评价标准,并鼓励企业通过猎头公司引进核心骨干人才,给予每家企业最高10万元的猎头引才费用补贴,充分激发企业引才育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政府有效引导持续支持企业引才育才

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除了企业的满腔热情和努力付出之外,各级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持续支持也尤为重要。

位于湖里区的青瓦创业基地是目前厦门单体最大的专业众创基地,这座10层高、总面积15000平方米的创业基地,包括自由办公空间、主题创业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在这里,不同阶段的创业者都能找到“栖息”之地,享受到专业的人才服务。

湖里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在国家级众创空间青瓦创业基地,以及湖里创新园、云创智谷等五个重点园区建立人才服务站,政府提供经费保障,由园区运营公司及众创空间负责帮助企业引才育才,开展人才活动,提供专业人才服务,为政府和人才企业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近日,在青瓦创业基地,湖里区委组织部联合区教育局、区经信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等部门,在青瓦创业基地、湖里创新园等举办了30余场部(局)长会客厅,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鹏程亲自倾听人才的意见建议,现场办公,推动解决人才企业的发展难题。

一流的平台载体,不仅是优秀人才的“吸附剂”,还是自主创新的“活性剂”,更是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湖里区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立引才用才长效机制。如三维码(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厦门市为纳光电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成立“纳米光学膜联合实验室”,携手孵化“智力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