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庆丰老人制作的精美王船。
有了继承人,钟庆丰感到很欣慰。
海西晨报讯(记者陈小斌)尽管知道王船的最终命运是付之一炬,他还是像打造一件艺术品一样,仔细雕琢与刻画。今天,钟宅畲族社区迎来了四年一度的“送王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今年77岁的“造王船”传承人钟庆丰,用1个多月时间,制造出钟宅历史上最大的一艘王船,将成为本次活动的主角之一。
一钉一锤造出最大王船
钟庆丰这次造出的这艘王船,长9.6米、高近4米、宽2.1米,是钟宅历史上最大的一艘王船,全部是纯手工打造,制作过程分为木工、雕刻、油漆、彩绘装饰等阶段。钟庆丰表示,这次从开工到完工,一共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木工是最主要、最基础的工程,用了20多天的时间。”每个阶段,都关乎王船“形体美”。
昨天,这艘王船被放置在钟宅“澜海宫”旁,王船做工精细,堪称精美,是钟庆丰和他儿子一钉一锤、仔细雕琢后的一件“艺术品”。船身有精美的图案和浮雕,船上桅、桨、舵等一应俱全。据了解,这艘船放在水中,也同样能行驶。
钟庆丰告诉记者,这艘王船的图纸,他在前年就准备好了,制作时,总共用了3立方米的杉木,木材是今年6月份专门从漳州角美买来的。钟庆丰看着这艘已完工的“艺术品”,露出欣慰的笑容。
今天,钟宅村民将抬着王船,在村里巡游,重头戏就是最后的烧王船。“当船体的桅杆被烧断时,意味着王船‘出海’了。”
32年造15艘王船
今年77岁的钟庆丰,在19岁时就开始学造木船,接触造船工艺,从此,他与船结下不解之缘。
四年一度送王船活动,是钟宅人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方式。而早前造王船的古老手艺已失传,1984年,钟庆丰挑起该重任。他根据老人的描述,做出一艘王船,并先后修改了3次,最终定型。“这也是我做出的第一艘王船,船并不大,长度仅4米多。”
此后,钟庆丰就成为一名专业的王船工匠,一艘艘王船开始出自他手,船体一次比一次大。截至目前,钟庆丰已为钟宅、五通、枋湖等地造出15艘王船。这些王船均为木质船,每次制作王船时,钟庆丰都要爬高爬低,精雕细刻。
古老手艺有了传承人
钟庆丰认为,造王船的古老手艺,既然已成功流传下来,就需要有人继承,“这样的民俗活动和古老手艺,不能丢”。
钟庆丰的大儿子在钟庆丰的点拨下,已掌握了造王船的技术要领。近年来,他的小儿子也开始跟他学造王船手艺。“这门手艺有了传承人,值得欣慰。”钟庆丰笑着说。
值得一提的是,钟庆丰还自己出2万元,造出一艘小型王船,捐赠给钟宅民族小学,他还教该校学生做纸船,为的就是让学生能从小了解王船,接触这门手艺。
为何要“送王船”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钟庆达表示,送王船是厦门古老的民俗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初期。2011年,厦门“送王船”民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厦门“送王船”民俗活动,以湖里钟宅、同安吕厝、海沧钟山这3个地方的规模较大,一般3年至4年举行一次,固定农历月份中的某一天举行,寄托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每逢“属鼠”“属龙”“属猴”的年份,都要举行大规模的民间庙会活动,俗语称为“做好事-烧王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