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区10万名志愿者在助人中收获快乐
请记住他们
思明区现有志愿者10万余人,其中包括1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伍、1个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和700多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请谢谢他们
在“莫兰蒂”台风过境厦门后,社区志愿者、晨曦公益服务队志愿者、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等数万名志愿者毅然投入到重建家园中,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拧成最具力量的一股绳,造就奇迹般的思明速度,成为厦门文明城市中最醒目的一抹亮色。
思明区志愿者上街为群众义诊。
思明区志愿者关爱老人。
思明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街区服务群众。
思明区志愿者服务从娃娃抓起。
他们中有家庭主妇,也有上班族,有退休老人,也有年轻学子。平日里,他们忙碌于各自的工作生活,但在空闲时,他们就聚拢起来,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不求回报。他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志愿者。
思明区现有志愿者10万余人,其中包括1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伍、1个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和700多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他们或在社区街巷宣导垃圾不落地,或在旅游景点为游客指路,又或在服务大厅给市民提供便利……我们可能曾经接受过他们的帮助,有时却匆匆而过,还未来得及道声感谢。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在“莫兰蒂”台风过境厦门后,社区志愿者、晨曦公益服务队志愿者、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等数万名志愿者毅然投入到重建家园中,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拧成最具力量的一股绳,造就奇迹般的思明速度,成为厦门文明城市中最醒目的一抹亮色。
今天,我们向您介绍4位志愿者,他们的身份不同,却同样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为他人,为这座城市的文明创建默默付出。在他们看来,涌动在心底里的那份快乐就是收获。
晨曦公益服务队志愿者翁文辉
长年驻扎在火车站
12个小时为旅客服务
●人物原声
想到自己的绵薄之力,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每周三下午,翁文辉(中)在火车站南广场志愿服务站为来往的旅客服务。
“要去曾厝垵的话,可以坐旅游二线。”每逢周三下午,在火车站南广场志愿服务站前,翁文辉常常为外地游客指路。前往厦门各大旅游景点,以及机场、轮渡等地的公交线路都清楚地印在她的心里。而在这之前,她还在从漳州老家赶回厦门的路上,她始终惦记着下午与服务队之间的约定——“无论出去旅游还是回老家,我一定会在周三下午参加志愿服务。”
晨曦公益服务队自2011年成立,翁文辉就一直陪伴着它成长壮大。“想到自己的绵薄之力,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翁文辉说,她是一名家庭主妇,志愿服务让她发现更多与众不同的人生价值。这两天,她刚收到一条短信,是一对姐妹发来的。之前妹妹曾在火车站迷路了,不知道怎么去翔安找姐姐,翁文辉耐心地指路,还帮助联系上姐姐,最终姐妹团聚。姐妹俩的这封短信虽不长,却让翁文辉很暖心,“看到这些感谢的短信,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作为一名驻扎在火车站的志愿者,春运是翁文辉最忙的时候,上午8点到晚上8点,她连续12个小时为来往的旅客提供服务。“整个广场人山人海,烧开水都来不及。”翁文辉说,为了让更多人喝上热水,他们拿来一个30升的桶烧水,但水烧开要40多分钟,热水仍是供不应求。于是,他们根据列车时刻表,赶在大批旅客到来之前把水烧好,又另外拿来了两个小电热水壶,小壶大桶交替使用。春运20多天,志愿者们饿了就吃泡面,困了就趴在桌上睡会儿,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在“莫兰蒂”台风席卷厦门之后,翁文辉早上9点去溪岸路清理倒伏树木,下午1点赶回到火车站南广场志愿服务站。她说,台风后有更多着急出行的人询问火车班次和路况,因此驻守服务站,为市民游客提供便利,更是志愿者们不能落下的事。
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志愿者郑超峰
成为志愿者一年
义务服务100多个小时
●人物原声
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桩小事,我很喜欢帮助别人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每周,郑超峰都会到社区书院,义务打扫卫生和整理书籍。(本报记者 姚凡 摄)
也许是对生活充满向上的热情,41岁的郑超峰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显得更年轻。作为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骨干成员,他从未把所做的一切看作极为荣耀和骄傲的事,相反,谈到义务帮助别人的善举时,他腼腆一笑:“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桩小事,我很喜欢帮助别人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郑超峰加入到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这个大家庭。当时,他登录思明区地税的网站,看到思明城市义工协会正和思明地税联手招募志愿者,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组织”。郑超峰是一个在“平凡中见真章”的人。尽管成为志愿者的时间并不长,仅仅一年而已,但他已经义务服务100多个小时,若按一次2小时计算,一年里他服务了50多次,平均每个月有四五次。
拥有专业知识,郑超峰常去为那些不懂财税知识的市民提供志愿服务。以前,因为市民不了解相关程序和财税知识,而工作人员又没有时间逐一服务指导,时有市民抱怨地税服务大厅秩序混乱。郑超峰和其他专业志愿者一来,服务大厅内的秩序好多了,他们不仅会帮助市民打印税单,也会亲自教授办理流程。
每个周末,郑超峰都在白鹭洲附近的社区书院志愿服务,为年纪大的人下载电子书到手机上,为孩子们辅导功课。他还帮忙清扫和拾捡白鹭洲公园的垃圾,很多市民游客受到感染,也自发加入其中,白鹭洲公园以及社区书院就像他的第二个家。在莫兰蒂台风过境的第二天,郑超峰一大早就赶到白鹭洲公园和社区书院附近,帮助清理残枝垃圾,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干到下午五点多。“晚上回家一看自己黑了一圈。”郑超峰说,累归累,但是能为自己的家园、这个美好的城市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值得的。在他心里,文明是一种自我的坚守,是一份对他人的带动,更是对这座生活的城市最真切的爱。
曾厝垵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唐天钦
即便因伤落下残疾
他的眼里仍充满阳光
●人物原声
我知道残疾人面临的困难和痛苦,我要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为他争取福利。
唐天钦带着慰问品在中秋节前看望社区内的困难户。(本报记者姚凡 摄)
接触过唐天钦的人总能从他的眼睛里看到阳光和向上的力量,对他的印象总是美好的——他是一个能够给人带来正能量,能够传递爱心和文明的人。
采访时,作为滨海街道曾厝垵社区的残疾人联络员,又是曾厝垵志愿服务队队员的唐天钦,正好要去东宅社看望残疾人郑福星,这是他结对子的帮扶对象。
在郑大叔的屋子里,他的弟弟正在给哥哥煮药,屋子里飘出浓浓的药味。见到唐天钦来,郑大叔展开笑颜,用闽南话热情地打招呼。唐天钦就像他的家人一般,坐在他的床榻上,和两兄弟一句句地聊起来。离开郑大叔的家,唐天钦说,郑大叔最近肚子不舒服,想向社区申请药费报销。“我知道残疾人面临的困难和痛苦,我要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为他争取福利。”
唐天钦关心社区的残疾群体,是因为对他们的难处,他能感同身受。一次事故后,唐天钦因受重伤而成了二级残疾,右手右脚行动不便。一度,他曾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直到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劝导,建议他进入社区从事残疾人联络工作,他的人生才再次得到转变。
唐天钦对曾厝垵文创村浸透着满满的爱,平时他是一名兼职导游,志愿为游客做导览。而在厦门遭遇莫兰蒂的特殊时期,他不顾自己的身体条件,积极地忙碌在灾前动员转移和灾后清理现场的每一个角落。社区原本安排他值内勤,可他主动请缨加入到抢险一线,搬树枝,清垃圾,送餐送水……因右手右脚不能出力,好几次因用力过度失去平衡而摔倒,但他直接爬起来继续干,汗水湿透了一件件上衣。
厦门(思明)环保志愿者联盟志愿者邱超伟
骑自行车上下班
带动大家绿色出行
●人物原声
我希望在人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
环保志愿者邱超伟向群众宣传使用酵素的优点。(见习记者林铭鸿 摄)
“只要收集剩余的果皮菜叶,加入糖和水,就能做成酵素,酵素是很好的清洁剂。”“加入我们的环保微信群,可以了解更多环保知识。”……上周四上午,在云顶岩寺的一场环保公益活动上,邱超伟被好奇的市民团团围住,他一手拿着装有厨余垃圾的矿泉水瓶,一手拿着麦克风,耐心细致地为市民讲解制作和使用环保酵素。
从去年起,已经是见义勇为志愿者的邱超伟又多了个身份——环保志愿者。不论在游客聚集的中山路,还是在市民居住的小区里,都能看到他推广宣传环保的身影。在邱超伟眼里,世界上不存在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因此,他成为环保酵素的“代言人”,手把手教导大家利用厨余垃圾制作酵素,通过他的讲解,市民了解到,酵素不仅能促进垃圾的回收再利用,还能推动垃圾分类。
同时,邱超伟还在网上跟进“变废为宝”的行动。凡是发现环保小妙招,他身体力行地尝试,并积极分享心得,家中一件件用塑料瓶和废弃品做成的榨汁机、牙刷筒、抹布拖把等都成了他最得意的作品。莫兰蒂台风后,他第一时间和一百多名环保志愿者一起进入希望、瑞景、侨福城等社区,对枯枝、垃圾等进行合理分类,并协调热心企业提供几十桶环保中药消杀剂服务一线。
每个工作日早上7点左右,邱超伟骑着自行车从轮渡出发,行经白城、环岛路、会展中心,约40分钟后,到达位于莲前西路的工作单位,骑行是他一天生活的开始。“看我骑行上下班,同事朋友们也纷纷‘效仿’。”邱超伟开心地说,绿色出行好处多,不仅能节能减排,缓解交通压力,还能锻炼身体,不少人在他的带动下成了骑行族或是“走班族”,一位住在嘉禾路的朋友甚至每天花一个小时走到民族路上班。
文/记者 林路然 邬秀君 见习记者 陆晓凤
图/思明区文明办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