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炮台克虏伯大炮。 记者 黄旭 摄
克虏伯大炮炮弹。 记者 黄旭 摄
南炮台大门。记者 黄旭 摄
海西晨报讯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回顾历史,在1937年9月3日,厦门抗日保卫战取得胜利,鼓舞了华东抗日战场的抗战士气。
据漳州开发区多年研究南炮台历史的相关人士介绍,这次保卫战中,位于厦门湾南岸的南炮台成功击沉日军“箬竹”舰,这是抗日战争中华南战场首次击沉日本军舰。
1937年9月3日
南炮台炮击 击中“箬竹”舰
军事古迹南炮台位于漳州开发区石坑村屿仔尾东南临海突出部镜台山上,又称屿仔尾炮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开发区企划部总经理黄清亮曾负责该区文化工作,多年来致力于南炮台的研究。现年78岁的谢永杰老人,其父谢金水是厦门保卫战中南炮台主炮手李青山的结拜兄弟。
近日,记者跟随黄清亮和谢永杰老人来到南炮台,一睹昔日抗日军事要地风采。只见南炮台高耸的城墙,虽然历经战争的洗礼和岁月的侵蚀依然傲视海疆,斑驳的外墙上,密密麻麻的弹孔清晰可见,城内战壕、炮台、弹药库等遗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据黄清亮介绍,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8月13日,中日爆发淞沪会战,战斗异常惨烈。为牵制日军,减轻淞沪会战压力,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第157师师长黄涛增派部队进驻厦门。鉴于厦门情况复杂,沿海形势紧张,黄涛又迅速增派469旅937团和师属炮连赶赴厦门,官兵修葺炮台,建筑工事,准备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7年9月3日凌晨4时3分,在空中掩护下,日军出动“箬竹”、 “羽风”、“扶桑”等舰,突然驶进大担岛灯塔前的海面进行挑衅。当天上午9时许,日舰开进厦门湾,胡里山炮台、磐石炮台、白石炮台等遭到日机疯狂轰炸和日舰炮击后,日机返回巡洋舰,日舰继续向厦门纵深方向开进,企图从厦门港登陆,占领厦门。厦门湾各要塞炮台遭受攻击后,组织反击,打得日舰不敢靠近。
“当天上午10时许,日舰不敢在炮火攻击区掉头撤离,只好在日机的掩护下仓皇躲到鼓浪屿西北侧,在厦门湾各个炮台大炮难以覆盖的地方躲起来。”黄清亮研究认为,日舰一直龟缩到9月3日下午两三点,在取得日军空中支援后,才由鼓浪屿向青屿方向逃窜。
当观察到敌情后,南炮台守军调整好炮击角度,紧盯日舰行踪,待日舰进入攻击范围后,南炮台主台长立即下令开炮。主炮手李青山一炮打响,“箬竹”舰猝不及防,右舷中弹,开始倾斜。“羽风”、“扶桑”等舰见状赶紧护航“箬竹”舰逃离,“箬竹”舰于当天下午4时许在塔角附近的沙滩上冲滩,舰上日军放弃“箬竹” 舰,上了其他日舰撤离。
1938年5月
日军再侵厦 报复南炮台
“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我到南炮台,讲述南炮台击沉日舰往事。”击沉“箬竹”舰那年,谢永杰才出生,虽然没有亲历那场战斗,从小到大,他跟南炮台却有着深厚的渊源。漫步在南炮台,细说起父辈口头相传的南炮台战史,谢永杰如数家珍。
谢永杰说,他爷爷是龙岩人,因清朝末期修筑南炮台而来到屿仔尾安家落户。抗日战争时期,他父亲谢金水也在南炮台做事。1937年9月3日,“箬竹”舰被李青山击沉后,日军对南炮台怀恨在心。1938年5月,日军再次入侵厦门后,对南炮台进行了疯狂的报复。
“南炮台的炮是慢炮,在炮筒里填完炸药和炮弹才能发射,每次从填炸药到发射,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谢永杰曾听爷爷说,日舰上用的是快炮,可以连续发射,再加上飞机轰炸,只有几十名守军的南炮台完全挡不住敌军的攻击,官兵只能从南炮台的逃生地道撤离,退守到后面的寨仔山。
那场战斗,南炮台守军有6人牺牲。南炮台的火药库、大炮要件以及轨道全被炸毁,南炮台大门上“播荡烟尘”的石牌匾也被炸落在地上。日军攻上南炮台后,为了泄愤,还将硫酸灌入炮筒,以报“箬竹”舰被击沉之仇。
厦门沦陷后
修复未果 日寇派飞机炸船
时光飞逝,70多年过去了,“箬竹”舰沉船何处?现年93岁的老渔民王倚门,15岁时曾目睹“箬竹”舰沉船。说起当年的往事,他历历在目。
王倚门说,1937年9月3日下午两三点,他听到海上传来炮弹爆炸的声音,想到又打仗了,于是出于好奇,循声去看。当他翻过一个山头时,已经是下午4时许,他看到遗留在海滩的“箬竹”舰。第二天,趁着涨潮,他划着小舟攀上军舰,拆了一块船板带回家,做成一只长板凳。如今,那只长板凳被厦门相关单位收藏。
根据王倚门回忆,“箬竹”舰被击沉数日后,有国民党军队飞机飞临沉舰上空投弹,见其趴着不动,没有防空射击,确认该舰已损坏后飞离。接下来,驻厦国民党军队派人上舰,拆走了舰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和发动机。
1938年,日寇攻陷厦门后曾想修复该舰,未果,就派飞机扔炸弹想炸毁它,但没有炸到。
1958年大炼钢铁时,时任村民兵营长的王倚门曾组织两组民兵去拆沉舰。当时沉船在退潮时有五分之二露在水面上,上有前后炮共4座、高射机枪1门、螺旋桨1个,船头和两侧甲板有3厘米厚。内铜外铁的鱼雷发射管上刻有“昭和”二字。因为没有拆船工具,他们联系福州的师傅,15个人戴着潜水镜耗时半个月,将大炮锯成几节,用运输船吊装运去福州,剩下的桅杆、栏杆等小件则全部上交龙海海澄镇。拆完后,沉舰从此隐藏于海中。
【声音】
漳州开发区企划部总经理黄清亮:
南炮台文化
还有待挖掘
黄清亮说,厦门抗日保卫战首战告捷,特别是南炮台击中“箬竹”日舰,重创日军,让日军遁逃,大展中国军威,对此,全国人民和东南亚的华侨欢欣鼓舞,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海外华侨纷纷发来祝捷和慰问。这次厦门抗日保卫战的胜利,意义深远。它鼓舞了华南抗日战场的士气,是华南战场上第一次击沉日舰,让日军在此后的9个月里不敢再进犯厦门,更是极大地鼓舞了淞沪会战中方军队的士气。
为了激励和鼓舞抗日斗志,南炮台曾经制作了“共赴国难”纪念章,发给各位士官。如今,经过修复的南炮台,成为新时期漳州开发区海防文化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炮台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待进一步挖掘。
而“箬竹”沉舰,也留下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罪证。
小资料
南炮台
据史料记载,南炮台系闽浙总督邓廷桢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为配合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御侮备战而建,至今已有170余年,其大门上石牌匾“播荡烟尘”四个大字,由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所写。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南炮台进行扩建,并改装德国造克虏伯大炮,炮台濒临东海,紧靠大陆,居高临下,雄视万里海疆。它与厦门岛上的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扼守着厦门海口,拱卫着祖国东南大门,素有“天南锁钥”之称。
“箬竹”舰模型。(资料图)
“箬竹”舰
“箬竹”,本意指当年生长出来的新竹。“箬竹”舰系同类型八艘舰艇的命型舰,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年)9月30日竣工于神户川崎造船厂。该舰排水量800吨,系日本最后的二等驱逐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