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直接用“厦门”命名 它是古龙食品的前身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崔晓旭 | 时间:2020-08-23

名牌企业113年前,设厂于鼓浪屿内厝澳

彭老口中的淘大公司,在厦门沦陷之际,已是一家有着31年历史的老厂了。

淘大公司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它是淘化有限公司,成立于113年前,1907年7月设厂于鼓浪屿内厝澳燕尾山麓,专门生产酱油、酱品等食品。没多久,淘化公司就扩大了地盘,酿造酱油、酱料,腌制各种瓜菜,还供应鲜牛奶。

1908年1月,淘化公司又购得香港屈臣氏留于鼓浪屿龙头码头旁的汽水冰块制造厂及药房,合资组建了东方汽水公司,于原址经营汽水、冰块,药房改称福建药房,迁至龙头街营业。“这两家企业不仅是鼓浪屿的名牌,而且是鼓浪屿最早的工商企业之一,在闽南乃至东南亚都小有名气。”彭老说。

起初,淘化公司的产品还是散装瓶装,几年后才开始制作罐头。1913年,淘化公司聘请美国罐头制作技师克罗为工程师。更为先进的是,公司还购买了全套自动化制罐机器,进口白铁皮,制成铁罐;原材料则就地选购优质品,所制之菜类、瓜类、肉类、豆类罐头,远销南洋及欧美各国,大受欢迎。

“当时,厦门一些人士看到淘化公司发展迅速,获利甚多,也发起组织大同有限公司于厦门虎头山下,其经营业务、产销品和种与淘化公司完全相同。”彭老说,由于有淘化和大同两家公司在相互竞争,利润开始微薄化,好在两家公司达成合并协议,重组为淘化大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淘大公司)。

1929年10月,淘大公司董事会决定增设工厂于香港,购九龙牛池湾一间工厂地皮,此地原为青岛啤酒厂制作玻璃瓶的场所。“当时的考虑是,香港是自由港、免税区,各种原材料便宜,而且是交通中枢,地近南洋群岛,与欧美各国通商便利,是发展实业的首选之地。”彭老说。

迁址香港 英军俘虏,靠淘大食品维持了生命

“救济难民、煮粥施赈,淘化大同和兆和两家罐头厂的义举,让无数的难民在鼓浪屿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彭老说,但淘大公司受战争打击甚大,在厦门几乎无法维持下去,1938年总公司迁往香港。

而在香港,淘大公司的食品也救济了一批英军俘虏。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大批英军官兵被俘,被关进集中营。日军看不起香港生产的食品,只肯吃自己国内运来的食品,于是淘大公司生产的滋养肉豆及酱料,就悉数分配给英军俘虏们吃了,他们就是靠着这些食品维持了生命。“就连当地的香港人都说,过去他们只知道吃广东人制作的酱油酱品,现在吃到厦门的酱油酱品,才知道有淘大公司,有这么好吃的酱料罐头。于是,淘大公司及其酱料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彭老说,这些酱料一直供应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仓库里还剩下10缸。

战后,香港满目疮痍,物资奇缺,原材料大成问题。所幸一位英军派驻香港的主管官员鼎力支持,设法供应主要的原材料黄豆和马口铁,使公司生产迅速恢复,并成为香港的孤门独市。这位英军官员,就曾经被关进日军集中营里,靠吃淘大公司生产的食品维持了生命。

扬名海外 饮水思源,不忘发源地鼓浪屿

说起淘大公司扬名海外,不得不说到一位驻港英国官员。

1948年圣诞节到了,可战后的英国经济尚未恢复,人民缺衣少食,即使过节过冬,也只能一周供应一次鸡蛋。英国政府希望,英联邦各国及殖民地能捐献物品,帮助英国人民渡过难关。“驻港英国官员打电话给淘大公司,告知此情。淘大公司当即答应捐献几万箱罐头食品给英国人民。结果,他们收到几百封英国人民发来的感谢信。英国人一下子知道香港有一家淘大公司,生产了一流的酱料罐头食品。”彭老说,在此后的10年间,淘大公司的产品畅销英国,订单源源不断,使他们赚了大钱。

1951年11月15日,淘大公司改注册为淘化大同(香港)有限公司,后上市。1970年间,与吉隆坡森那美公司合并,后又转由香港恒隆公司控股,改名为“淘大产业”。

上世纪50年代,又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建厂,此后,扩大规模,跨领域,进军房地产。1995年,新、马两公司联手进军澳大利亚,在悉尼购置商业大厦一座,成立投资公司,取名KUSU (鼓屿),以纪念淘化大同有限公司发源地鼓浪屿。

彭老还查阅史料发现,淘化大同有限公司不管是海外公司或香港公司,均能饮水思源,他们的厂名和徽标,都写上“AMOY”(英文“厦门”)字样。“这可能是第一个直接用‘厦门’作为名称的国际著名品牌。”彭老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