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续千年 文史专家讲述厦门金榜山的文墨传奇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崔晓旭 | 时间:2019-04-24

2摩崖石刻“海滨邹鲁”是谁写的?

金榜公园有“海滨邹鲁”“石簇迷雾”“翠谷浮香”“古道春荫”四个景点。其中“海滨邹鲁”最负盛名,主体景点是一块十六丈高的巨石,挺立天际、庄严威武,形如“玉笏”,故名“金榜玉笏”。

500多年后的今天,“海滨邹鲁”四个大字的摩崖石刻留存至今,镌刻在金榜山陈黯隐居的石室附近。

这四个字是谁写的?是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献章(1427-1509年,广东省新会县人)写的。彭老说,陈献章擅长书画,很有声望,他写下“海滨邹鲁”四个大字赞美当时厦门的文明气象,“他曾在诗作中这样描绘:‘元气塞天地,万石常周流。闽浙今洛阳,吾邦亦鲁邹。’意思是,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福建、浙江这些沿海省份,已有中原地区像洛阳那样的文明气象,就是自己的家乡广东,也具有与邹鲁一样的文化礼仪”。

那为什么他会写下“海滨邹鲁”?原来这是他现场考察并受朱熹影响的结果。彭老说,南宋朱熹(1130-1200年)任同安县主簿时,曾到金榜山一游,他深知唐代金榜山石洞的“洞主”陈黯的经历和作为,便把陈黯的著作《裨政书》加以校订,编成5卷,并写了序言,还作了《金榜山》诗及《金榜山记》文,诗、文均镌刻在金榜山巨石上。

3唐末“科场老手”为何到此隐居?

大家都知道,朱熹宗孔嗣孟,是儒学之集大成者,却对陈黯的著作《裨政书》加以校订。能让这个伟人表彰的陈黯,究竟何许人?

陈黯(约805-877年),厦门人,唐末知名文士,也是唐代徙居厦门岛“南陈北薛”中陈氏家族名人之一。他从小聪明异常,10岁能诗文,13岁那年得了天花病,成了麻脸。

他拜见清源县令,县令戏弄他脸有痘癍:“君藻才花貌,应作诗自诩。”他即随声应道:“玳瑁应难比,斑犀岂不加。天嫌未端正,满面与装花。”“陈黯的意思是说,龟类动物那漂亮的斑点比不上我痘瘢好看,犀牛那美丽的花斑也无法与我相比,上天惟恐我长得不够端正美丽,就用花朵妆饰我的脸部。”彭老解释道。

诙谐幽默、机敏应变、才气横溢,陈黯从此闻名乡里。但不知何故,他18次赴试,均名落孙山。

晚年,陈黯倦于功名,筑室金榜山上,隐居海滨,一边读书垂钓,吟诗作赋,一边教附近孩子们读书识字。他屡试不第,故自号“场老”(科场老手)。人们也为他惋惜,此山亦通称“场老山”。“陈黯隐居的石室就位于金榜山北面山腰的‘玉笏’石下方,洞口朝北,天然岩石倚叠而成。1995年,厦门市政府拨款修葺,置陈黯石雕坐像,并在洞口巨石上镌刻‘钓隐’2字,该遗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彭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