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锂”想航道强在哪?
2025-02-24 09:26:22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专业堆场全天候服务 扩大服务企业覆盖面 据了解,此前在厦门港,部分储能柜出口采取“出口直装”的方式出海,即提前报关,危险货物冷藏箱在进入码头后系统自动放行,直接到岸边桥吊下方装船,全程“不落地”。 “‘出口直装’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条高效便捷出口通道,但有时候受船舶到港情况限制,货主企业的排期计划容易被影响,产生额外成本。”郭俊卿说,而冷危货物堆场作为危险货物冷藏箱“中转站”,可全天候服务危险货物冷藏箱堆存、提取,不受船舶到港情况限制,更好服务省内及周边地区企业。 郭俊卿说,冷危堆场项目结合厦门自贸委、厦门海关及厦门港口管理局对冷藏箱新能源电池货物推出的通关便利化举措,采取“提前报关、及时验放”模式、查验后电池货物加固流程优化、冷藏集装箱提货单等作业单证电子化等,起到为企业降本增效的良好效果。 数据显示,冷危堆场建成投产后,厦门港服务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海天码头、嵩屿码头、国际货柜码头的冷危货物堆场建成投产以来至2024年12月,宁德时代、福建星云、厦门新能安、海辰储能等货主已累计出口冷藏新能源电池31554标箱,并吸引上海上汽、日产汽车和丰田汽车等经厦门港开展新能源电池业务。远海码头冷危堆场自投产至今,吸引宁德时代等企业出口冷藏新能源电池15529标箱,其中,2024年出口冷藏新能源电池9272标箱。 打通堵点 提高危货作业能力 据悉,作为新型储能设备,储能集装箱的海上安全运输缺乏实践经验,此前尚无统一的海运安全规范标准。去年,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和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印发全国首个针对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海上安全运输指南——《厦门港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进一步规范该类货物海运出口流程,强化事前预防预控,降低运输风险,提升常态化海运出口效率,全方位保障新能源产品海运出口安全高效。 储能集装箱属于国际海运第9类危险货物,且超大、超重,按照现行国标,超过一定重量就无法通过省级危货监管平台审批。“此前,厦门港口管理局协调省港航发展中心在省级危货监管平台上开发了专门模块,满足超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作为第9类危险货物的装卸作业申报要求。”江景阳介绍,同时解决了集装箱式储能系统非常规包装要求,打通了危货作业的“堵点”。 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能力是厦门港发展新能源电池出口业务、参与现代国际大型港口竞争的重要支撑。据悉,厦门港是全省首个开展危货、普货集装箱混堆作业的港口。2023年,海天、海润、嵩屿、国际货柜和远海等5家外贸码头完成第8类、第9类固态危险货物集装箱与普货集装箱混堆堆场规范化工作,混堆堆场总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堆存能力7032标箱,充分释放港口危货集装箱堆存能力。 目前,厦门港口管理局也在推动现代码头、远海通达码头、海翔码头7-8#泊位这三家散杂货码头取得第9类危险品作业资质,最快有望在3月实现。届时,锂电池无论是通过集装箱码头还是散杂货码头,均可以从厦门港装卸出运,为相关产品的出口提供多途径选择。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