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力破节后用工缺口 助力经济平稳开局

2025-02-20 09:07:07  作者: 林泽贵 邓婕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多举措做大“人力池”

14日,在翔安区2025年春风行动暨大中专毕业生、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上,26岁的江西小伙子赖申找到了两三个意向岗位。“企业提供的待遇还行,想再看看其他招聘会,期待每月工资能实收6000元。”赖申说。

为帮助企业稳定用工,厦门春节前就开始布局,利用各类线上平台提供常态化招聘服务,同时举行线下招聘活动及校企对接会,多渠道助力企业招工。春节前后,市、区两级人社部门高频次组织企业赴云南、江西、贵州、宁夏、甘肃等省外多地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引导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来厦就业。

1月14日,厦门市人社局更是创新就业服务形式,首次把招聘会搬到在厦门开往兰州的列车上,向返乡人员送上暖心就业服务,8家重点企业提供上千个岗位信息,为节后复工提前锁定人才。

截至2月19日,厦门市共组织25条线路48场异地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涉及9省份21个地市,近170家次企业携带3.1万个岗位需求参加招聘会,与3100多人达成初步意向。同时,举办各类市内招聘会152场,1560多家次企业携带5.1万个岗位需求参加招聘会。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用工,厦门市人社部门还引导企业通过i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免费发布岗位信息。2月12日,厦门市正式开播节后首场直播推岗活动,助力厦门企业招才引智,近百家优质企业提供278个招聘岗位,需求1800余人,平均月薪8500元。

在公共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的两个月期间,厦门市还持续推出“职引未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求职服务行动”“真情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服务行动”“春风送岗——稳企扩岗服务行动”“暖‘新’护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服务行动”四大专项行动,汇集了87项活动,为节后就业市场注入强大动力,成为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坚实桥梁。

“我们多方帮助企业招工引人,既为缓解企业节后用工难题,也为做大厦门的人力资源池,长久地解决企业用工难。”厦门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张艺苗表示,厦门将持续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街镇招聘会、线上直播带岗等形式,力争一季度开展近300场招聘会。

用真情留住员工

春节后,百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人员赴甘肃临夏州康乐多地开展招聘活动期间,和市、区人社部门共同上门走访慰问企业康乐籍优秀员工周荷红、马尚德、王晶等人及其家属。

“春节期间,走访慰问优秀员工及家属是我们企业的传统,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也有利于宣传厦门工作环境,目前节后用人需求已基本满足。”百路达人力资源部经理吴碧莺说,她年年都参加赴外招聘活动,借由政府搭台,公司与当地人社部门已建立常态化联系,对缓解用工需求起到了很大帮助,近年来陆续入职百路达的康乐籍员工已超2000人。

为保证稳定用工,百路达除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做好安排,还为员工开展“一对一” 技能岗位培训,打造学历升级计划,并关注员工子女的教育成长,春节期间还会邀请优秀员工家属赴厦门免费游。

为增强员工黏性,松霖科技也构建了立体化福利体系:除五险一金、免费通勤班车、安居购房支持等基础保障外,还提供带薪福利假、节日博饼活动等,技术工人可通过“松霖学院”参与技能提升计划。弘信电子则在为员工提供六险一金、生日贺金、老员工贡献奖、免费工作餐等福利外,特别设置“孝心基金”,每个月由员工和企业各出100元共同构成“孝心基金”,汇入员工父母的账户。

郭秋香坦言,厦门企业到省外招聘,不仅要跟江浙一带的企业拼,还要跟本地企业拼,“薪资优势不大的情况下,要吸引人来厦门,企业实力和福利文化成为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员工维权、子女配套就学等方面的工作外,今年厦门还出台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员工春节留厦、节后及时返岗。节前,人社局、财政局、总工会联合发布措施,对招工企业给予奖励,对参加市外招聘会的企业提供50%的交通住宿费补贴;总工会开展“平安返厦”活动,按不同标准给予外地职工返程补助,最高450元。

厦门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政企合力,吸引人才来厦、留厦。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