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财经商讯 > 正文

“演唱会经济”开辟厦门文旅新赛道

2024-12-03 09:19:07  作者: 崔晓旭 曾宇姗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拉着行李箱来听演唱会

大咖“排队”开唱演出市场火爆

厦门,是一座镌刻着音乐基因的“爱乐之城”,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这座城市的题中之义。

这一年,来厦演出艺人的“咖位”级别和排期密度,将厦门带入前所未有的演出活跃期:刀郎演唱会,七成以上的男性歌迷,让这里多了阳刚和柔情;两周前的张艺兴演唱会,八成以上的女性歌迷,让这里写满了青春气息;今年夏天,王心凌用她“千山万水”般的真诚,让这里仿佛“涌入了一亿人”致青春;再往前的上半年,还有张学友、陈奕迅等巨星一连开唱好几场,告五人、李健、八三夭等歌手、乐团轮番登场,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

据统计,今年厦门举办的演唱会超过50场。无论是火了数十年的歌坛巨星,还是青春洋溢的“新声代”偶像歌手,当喜爱他们的人聚集到一起,性别、年龄都不再重要,当下享受的是舞台散发的魅力,留给未来的是写满温情的美好记忆。

以天视文化艺术发展集团为例,今年在厦门就举办了16场演唱会,包括陈奕迅、张学友、薛之谦、张艺兴等,场均上座率普遍达到九成以上,场场上演万人大合唱的画面。

“00后”和中年人是购票主力军

演唱会火爆,是因为有大量愿意在这个市场消费的歌迷。薛之谦“天外来物”演唱会厦门站,3场演唱会的门票一开售就“秒光”,最热门场次有约31万人参与抢票;王心凌巡回演唱会厦门站的门票同样如此,开售后不到10秒,上万张门票就全部售罄。

拼手速,斗“黄牛”,花几百上千元挤进一场演唱会,甚至“赶场”奔赴另一座城市的,是怎样的一群人?有调查显示,千禧一代(出生于1982年—2000年)和Z世代(出生于1995年—2009年)更愿意将钱花在演唱会、旅行等生活体验类的消费上。另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最愿意消费看演唱会的群体以年轻人和中年人为主,在演唱会购票观众中,18岁—39岁的占比达到了89%。

“结合演出票务用户画像分析报告及相关市场分析,年轻人确实是当下演唱会购票的主力军,尤其是24岁以下的‘00后观众’购票占比接近四成,他们对演唱会等演出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中年群体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消费能力,演唱会也越来越成为他们休闲娱乐的新选择。”天视文化艺术发展集团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陈圣贤说。

据介绍,今年陈奕迅来厦举办的六场演唱会,总共来了近六万名歌迷,厦门以外观众占比高达近九成,省外观众近八成;张学友的六场演唱会,七成以上观众来自外地,且以年轻人为主。

吾爱稻草(厦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孋曾在采访中表示,今年演唱会市场的火爆源于歌迷们积攒了三四年的消费欲望、现场演出带来强烈情绪释放、年轻群体选择为“悦己”买单的消费趋势等原因,也由此催生出不少“跨城观演”“拉着行李箱看演出”的人,原本就是旅游热门城市的厦门,更受全国各地群众青睐。

场馆焕新升级政策奖励加持

今年,厦门演唱会场馆的全面焕新升级,也为厦门在这轮演出热度中赢得不少市场份额。

1月19日,陈奕迅“FEAR and DREAMS”演唱会厦门站开唱,是海峡大剧院作为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红毯颁奖专属场地举办的首场演唱会;4月26日,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厦门站唱响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凤凰体育馆,是该场地迎来的首场演唱会;5月10日,薛之谦“天外来物”巡回演唱会走进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白鹭体育场,也是白鹭体育场的演唱会首秀。

“这些场馆均展现出良好的场地空间条件,加之周围配备的便利交通设施,无论是自驾还是公共交通,歌迷都能轻松抵达,为举办演唱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持与保障。”陈圣贤告诉导报记者。

新建的厦门奥体中心,设计先进、设施完善:能容纳1.8万人的凤凰体育馆投入使用,结束了厦门没有万人体育馆的历史,加上能容纳1万人的海峡大剧院,这两座室内场馆让更多演出项目可以走进厦门;全新的白鹭体育场相比原先的体育中心体育场,在硬件设施、接待条件上有了明显提升。新投入使用的马銮湾音乐海岸则是全国范围内综合条件较好的场地,适合举办3万人以上的大型音乐节。

与此同时,近年来厦门不断更新服务政策,推出一系列积极措施,并根据新情况调整优化,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包含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旅游驻场演出等)。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