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长、老师进社区进家庭正在进行
2024-11-18 09:14:03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攻略 把家校沟通搬到社区和户外 近年来,家访遇到的另一个挑战是:越来越多“90后”家长,越来越重视隐私,还有的家长自称是“i人(内向的人)”。 这些新情况也迫使学校做出改变。例如,越来越多学校的家访攻略提到了注重隐私:不打听家庭隐私,不在家长面前随意议论其他家长或学生。 还有的学校创新家访形式,在前埔北小学,班主任们通过家访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存在不少共性的问题,班主任根据家长的需求,同质分组,组织了“小社区”的“共话共育”式家庭访谈活动,让共性的学习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可以高效解决,个性的问题可以集思广益,交流分享教育经验。 前埔北小学表示,这种集体“共话共育”式家访有着独特魅力,例如有的家长擅长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有的在学习习惯培养上有心得,都能分享出来。而且,在集体氛围中,家长更易产生共鸣,形成教育合力。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易燃期”,科技中学探索出一个家访的小妙招:把家校沟通从家里搬到了社区和户外,老师、家长带领孩子走出校门参加实践,走出家门见识更广阔的天地。这所学校初三8班“思明部落”在班主任、化学老师、家长的陪同下,参观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听博士讲解污水与再生水系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校方说,父母和老师可以在更加放松情况下交流,孩子真切地感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特写 特别的“家访老师” 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套住宅里,梧村小学三年级的小辰和妈妈、外婆迎来了家访的老师,其中一位热情地招呼小辰:“你是小辰吧!快到陈老师这边来!” 这位“陈老师”是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珍,不久前的一个周六上午,她跟随小辰的班主任一起家访——这是厦门坚持17年的“两进”活动一直保留的一项传统:每年的家访,市、区教育局局长也要到学生家里家访。 小辰是一位孤独症孩子,在家访前,陈珍提前“备课”,了解和孤独症孩子打交道的注意事项,她让小辰坐在她身旁,但是,和他保持一定距离——适中的距离会让孤独症孩子精神放松。陈珍告诉小辰妈妈:“有什么困难可以尽管和学校说,我们很期待,这样的孩子成为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普通学校就读是残疾孩子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这也有助于他们今后更加自信地融入社会。” 小辰妈妈对学校充满感谢,小辰要读小学时,她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咨询学校,老师很耐心地解答,小辰妈妈说,“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很放心”。 陈珍对着小辰竖起大拇指:“我刚才问了班主任你的表现,你很了不起哦!”小辰知道陈老师夸他,笑眯眯的,不过,就是不说话。 陈珍伸出手,和小辰约定:“希望下次陈老师到学校看到你时,你可以和我说两句话。”小辰果真也伸出手,和陈珍击掌。 这位教育局局长还走进社区,在育青社区,市教育局、厦门一中和社区开了个小型座谈会,了解社区需要教育部门提供什么帮助,社区也是“两进”的“家访”场地——孩子是社区一分子,社区在家庭和孩子成长中起了重要作用。 这是市教育局今年派出的特殊小分队之一。今年,市教育局总共派出6支进社区进家庭的小分队,由委局领导和部分教育局机关处长带领,利用周末,加入学校校长老师进社区进家庭的队伍中。 市教育局说,局领导、处长们到学生家里家访、走进社区,希望能带动更多的校长、老师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共同把厦门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教育局还介绍,今年,多所学校派出老师,为社区的家长带去“家教有方”的家庭教育系列讲座。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