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吸引外资“登鹭”的故事
2024-09-06 08:50:50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振兴大厦17层那个“窗口”,如何引来金凤凰? 档案解密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吸引外资“登鹭”的故事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冬 通讯员 刘莉丽)厦门经济特区在1981年拉开建设帷幕之后,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经验等都很匮乏,引进外资,显得尤为急迫。1982年初,祖籍福清的印尼华侨陈应登与厦门市政府签订合同,在湖里区开办印华地砖厂。这是厦门经济特区的第一份外商投资合同。此后,宏泰发展、厦新电子、灿坤实业、联侨企业等“三资”企业先后在厦创办,柯达、戴尔、ABB等世界500强企业也纷纷“抢滩登鹭”,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期,缘何能得到外资的青睐,迅速开启外商投资的大幕?这与厦门大胆探索并推行一系列开创性行政审批机制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集中“一个窗口”办理对外引进工作不无关系。本期档案故事,将透过一份份文书档案,讲述当年那个朝世界敞开的窗口,是如何引来金凤凰的。 “三委”联合办公 改善软环境种好梧桐树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之初,底子很薄,厦门市政府的财政资金盘子又太小,百废待兴。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厦门先行先试,率先探索举外债搞基建,向科威特政府贷款修建高崎国际机场。此后又通过筹借款项完成码头、自来水等工程,逐步完善空港、渔港、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厦门市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境内外客商前来投资,一批内外资企业相继落地,形成特区创办初期“外引内联”的良好开局。厦门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记录了厦门当时的改革措施。1984年,厦门市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审批小组正式成立,而后,该小组将当时的市计委、经委和外经贸委从事技术引进工作的人员集中起来,实行联合办公。1984年4月27日《厦门日报》刊发报道《效率提高 办事迅速 有头有尾——市“三委”联合办公开展技术引进工作》,文中提及,市“三委”联合办公,对引进项目统一安排,综合平衡,不仅有利于引进项目的合理布局,而且可以避免重复引进,更大的好处是能统一全市对外引进工作,改变过去那种各干各的、多头搞引进的状况。“三委”有关负责同志和经办人员对引进项目的申请可以集中研究、审查,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和报批手续,加快了引进进程。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