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呼吸吐纳,“大海绵”破解“城市病”
2024-06-27 09:14:38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新城区:先“梳山理水”再“造地营城” 清晨刚下过雨,新店地铁社区悠然居居民顾秀芝就到宋洋公园内的彩色透水跑道上跑步晨练,红灰相间、平直宽敞的路面,路两侧绿意葱茏。“跑道上一点积水都没有,边跑边欣赏湖心水系和岸边的美景,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太舒心了。”顾秀芝说。 深受居民热爱的多彩创意透水跑道,是用新型环保材料铺成的。“雨天时雨水可迅速渗入地表(比普通材料速度快了30%以上),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翔安市政集团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蔡东辉说。 宋洋公园所在的翔安南部新城海绵城市试点区,属新城区。新城建设之初,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者就在原宋洋水库及下游水系的基础上进行整治提升,如今建成生态、美丽的海绵型公园。 “整个水系就如同一块大海绵,分四个地块,一、二地块为上游,进行水质净化,中游段蓄水,下游段排水。通过生态清淤、水体湿地净化、曝气增氧等措施净化水质,并设置水生植物缓冲带、水循环泵站、滚水坝等,实现水体自然净化。”蔡东辉说。 排水采用明沟结合管线形式,在原有道路两旁排水沟增加鹅卵石,卵石沟上增加复合材料雨水篦子,修复原有生态沟渠。同时在排水沟中还分段设置渗透井,雨水排入末端的雨水湿地公园。“在3^#地块跌水堰旁边,我们还设置一体化水循环泵站,在枯水期时抽调循环水至1^#地块跌水堰水域,以确保水体循环流动。”蔡东辉表示。 此外,在景观湖四周采用草坡入水的形式,边坡种植各类陆生植物、湿地植物和设置景观置石,因地制宜将水留下来、让水流起来、使水净起来、把水管起来。 近年来,随着跨岛发展步伐加快,岛外的翔安新城、集美新城、海沧新城和环东海域新城等逐步崛起,新城区如何打造海绵城市成了新课题。 “我们的新城建设,如翔安新城试点区中的鼓锣水系,实行先‘梳山理水’再‘造地营城’的开发模式,从源头上避免传统新城开发建设模式下面临的水系方面问题。”厦门市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长王开春说。 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的“厦门模式”涌现出来。“开发前先划定蓝线绿线,严格保护水系、绿廊、低洼地等大海绵体,打通行泄通道,留足调蓄空间,控制水文竖向,确保城市良好的自然排水基底;再精细化管控地块、道路等小海绵体,严格雨污分流,严格控制入河面源污染,然后开展生境营造、内源治理、活水提质等工作作为辅助。”王开春表示。 这样的建设模式,目前已复制推广到厦门众多的新城建设开发中,成为宝贵的财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