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十点”离场 实体书店仍在求索
2024-05-30 09:13 作者:何无痕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焦点 人们还在读书吗? 阅读习惯发生改变,“数读”比“纸读”更受青睐 对于“十点书店”的离开,许多市民表示惋惜,但也有厦门书店经营者分析,闭店只是减少经营压力,毕竟线上才是“十点读书”品牌的主要阵地。“十点书店”在公众号中也明确表示,读者可继续在“线上享受十点读书的文化阅读生活服务”。 厦门作家何况表示,听到“十点书店”关店的坏消息,心里像压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毕竟这是一家有品质的书店,是爱书人闲时的好去处。他认为,现如今实体书店难经营,并不单纯是人们读书热情减退,而是网络发达,购书方便,折扣低,分流了客人。面对现实,经营者要改变思路,政府更应该给予政策、资金扶持,把建设书香社会落到实处。 值得关注的是,上月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现,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手机移动阅读成为主要形式。听书和视频讲书等新兴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36.3%的成年国民通过听书的方式进行阅读。 除了阅读习惯的改变,实体书店的市场销售也受到网络电商的巨大冲击。有业内人士表示,线上图书价格比线下平均低20%左右。此外,不容回避的是,一些书店从书籍种类、服务质量到环境,都无法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数据 今年4月发布的《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23.38分钟,比2022年增加0.25分钟。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为4.7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40本,合计为8.15本,高于2022年的8.11本。0至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基础良好,平均每天阅读纸质图书35.69分钟;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39本,较2022年增加了0.25本。 《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深入成年国民生活。2023年,有78.3%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22年增长了0.5个百分点,且接触手机的时间持续增加,2023年为106.52分钟,比2022年增加了1.29分钟。(据中国青年报) 痛点 “书店+”模式路有多长? 厦门多家民营书店各具特色,客群稳定 记者留意到,在厦门民营书店中,还有这么一些“小而美”的书店在默默经营着,并吸引到了相当稳定的客户群体。 譬如,厦门知名的小渔岛书店,今年已迎来14周年,并新开设厦大店,侧重售卖文史哲类旧书服务厦大师生,“小渔岛定位就是旧书书店,和‘十点书店’没有可比性。”书店创始人许志龙告诉记者,在书店经营过程中,他拓展二手书交易业务,并专注当地文化,书店本身也慢慢成为厦门的文化品牌。 同样,位于厦门中山路的麦浪书店成立于2021年,书店的理念一度遭人质疑——先落座消费再看书,这还是书店吗? 但一晃眼,2024年了,麦浪书店不仅活下来,还吸引了五六百名会员,每周固定举办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其推出价值109元的“图书盲盒”,也卖出了上百份。在没有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不少游客自发地前往麦浪书店“打卡”。 “比起卖书,我们想打造的是空间。事实证明,只要你认真做事,总能吸引来同频的人。”店主何立祥告诉记者,书店在经营方面,没赚钱,但也没亏钱,作为独立书店,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何立祥透露,近年来也有商场主动找上门愿意合作,但他们不敢轻易“走出去”。在他看来,作为民营书店,找准定位,明确商业模式,稳步扩张,还是能够活下来的。 家有藏书上万册的作家南宋也直言,同情书店关门之前,读者不如自问多久没逛书店了。在他的心目中,书店是商场的灵魂。书店应以书为主,文创产品、咖啡饮品为辅,好书才能吸引读者来阅读、购买,而不仅仅满足于通过精美装修吸引顾客打卡。他建议,本地书店可多办活动,让读者与作家互动,让书店“活”起来,或举办“书店与我”之类的征文比赛,让读者的心声能够经常被听见,促进书店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甚至改进服务态度。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