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加大力度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2024-05-23 08:37:35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生活向绿 全面营造优美宜居生态环境 以“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这二十字方针为遵循,厦门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到春季,站在翔安区内厝镇莲前村的蔡塘桥上远望,成片桃花林延绵不绝,美丽的桃花,将九溪莲溪段装点得仿若人间仙境。 谁也想不到,以前附近污水全部排入莲溪,岸边杂草丛生,废渣废土随意倾倒…… 变化从十年前开始。厦门全面清理莲溪的污染源,打造了亲水景观带。如今的莲溪,水上汀步、滚水坝、亲水平台、九曲回廊与桃花、睡莲、美人蕉相映成趣,形成一幅幅多彩动人的生态景观。 经常在九溪流域观鸟,厦门市观鸟协会会长彭志伟感受着莲溪的变化。不久前,他惊喜地在莲溪中发现了虾虎鱼,“我十多年没有在厦门的自然水域里看到虾虎鱼,这次发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见证。” 污染在海中,源头在陆上。多年来,厦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方位推进流域治理,完成395个入河排口整治,对全市920个小微水体建档管理,溪流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厦门大力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20年至2022年实施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三个一百”行动,即投入100亿元、增加100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能力、每年新增100公里的污水管道。三年累计完成546公里污水管网新建、改造。2023年全年完成市、区两级污水管网新建、改造142公里。 思明区东浦路正本清源改造工程现场,工人正在铺设新的污水管网。污水管总长度2940米,目前已完成2480米。 “这里虽然距离筼筜湖四五公里,但同样承担着守护筼筜湖的重任。”思明区污水改造A片区现场负责人曹军虎介绍道,东浦路片区此前没有污水管网系统,附近小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筼筜湖排洪箱涵,待污水管网改造完成后,可从源头实现雨污分流,收集周边小区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雨水进入筼筜湖。 厦门还投入近20亿元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翔安区大宅社区有着远近闻名的火龙果种植基地,过去农村生活污水和雨水混流,如今,翔安区从源头上分类导流农村卫生间、厨房、洗涤池三处污水,并建立区级排水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管网“一张图”,形成智慧排水管理模式。处理后的尾水,优先回灌农作物,未被利用的尾水达到地表水排放标准后,补充至周边水体。 一系列数据印证厦门减污降碳的成效:生态文明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第一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全市入海排放口水质达标率达到99.3%,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100%。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碧海银滩成为厦门恒久的骄傲。 点绿成金 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不仅生活向绿,发展也要逐绿。在厦门,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共识。 走进全国首个实现零碳排放的综合保税区——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随处可见绿色低碳发展的踪影:不仅有光伏路灯、节能型工业风扇等节能神器,更有无源锁、电动叉车、电动堆高车等新式装备;仓库屋顶铺设了成片的光伏发电板,为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用不完的电可以储存到巨型“充电宝”里,不怕浪费…… 截至目前,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整体装机容量已达6.9兆瓦,预计年发电量可超899万千瓦时。在绿色运营的同时,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实现高质量增长,2023年园区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457亿元,同比增长13.6%。 坚持绿色发展,厦门迅速释放生态红利,着力打造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高地,加快构建“4个支柱产业集群+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6个未来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 五缘湾片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和支撑点,湾区内,高端文旅设施、高端酒店群、商业综合体集聚,300多家知名企业落户,一跃成为厦门市经济最活跃的片区之一。 杏林湾片区,与集美新城相融共生,逐步蜕变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金融高地,2023年杏林湾基金聚集区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元。软件园三期内,近1.2万家企业入驻,一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千亿产业链加速锻造。 同安湾片区,环东浪漫线沿线“文化+体育+旅游”生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厦门科学城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一大批高新企业和科研团队入驻,活力澎湃。 马銮湾片区,一大批生态和环境友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化项目落地,“国际货运枢纽”加速打造,续写“一带一路”上的厦门故事。 绿色,成为厦门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生态,成为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永续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厦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含“绿”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优势。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