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城事 > 正文

厦门机关事业单位精准挂钩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24-05-14 09:29:33  作者: 黄怀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党建引领 绘就“农”墨重彩和美乡村

厦门机关事业单位精准挂钩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怀 通讯员 尤佳蕾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厦门岛外,不少特色乡村游新项目开门迎客,为市民游客带来旅游新体验。走进翔安区新圩镇,花木繁茂葱茏,绿意扑面而来,地道的百味乡宴、丰富的文旅市集和非遗展演,为游客们送上了精彩纷呈的乡村体验。如今,在厦门的农村,种油茶、养鹧鸪、开发山泉水;拓展“民宿+”经济、打造乡村文旅IP、举办“村BA”正在逐渐成为新时尚……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探索具有厦门特点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厦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这场火热的实践中,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使命光荣、责无旁贷。2022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创新开展了组团帮扶模式,将104个重点村划分为32个片区,由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开展“1+1”精准挂钩帮扶。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派出101名干部,组建起32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通过连片驻点、联动帮扶、跨村联建“三项机制”,合力打造有颜值、有产值、有内涵的和美乡村,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规划图”一步步变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实景图”。

因地制宜

在青山绿水间激活产业新动能

靠近城市,具有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这是厦门乡村振兴的地理优势。市直机关各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用好“城郊型农村”这一优势,以产业发展为关键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今年1月,在全国“赋能乡村振兴 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品牌节上,市医保局的白银女与后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黄泇先一同领取了全国“土特产大众口碑百强榜”荣誉证书。

市医保局帮助后亭村发展多途径、多模式、多元化的特色鹧鸪产业,推动建成鹧鸪加工厂,帮助村集体与相关企业建立产供销长期合作协议,以“小鹧鸪”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带动全村一二三产业全面振兴。

只要找准发力点,“撂荒地”也能变为“金银山”。

同安区莲花镇尾林村后山原本是一片茶园,由于自然条件因素,村民们纷纷弃种,外出务工,久而久之,茶山变成了荒山。市委政法委、厦门路桥集团与村两委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决定换种耐贫瘠、耐干旱,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称的油茶。

“对于油茶树产业未来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村民们表示,目前,60亩油茶基地已完成初期建设,看着茁壮成长的油茶树,他们充满期待,3年后这里可以开始收成,6年左右就可进入丰产期,每年将为村里带来50万元固定收入,到时候“撂荒地”就能变为“金银山”。

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才能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主动策划“村校企”合作乡村研学培训项目,帮助村集体实现增产增收。市发改委开展花卉养殖和直播技能培训,对口帮扶的后垄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直机关工委以“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为抓手,推动全市60余家模范机关企事业单位认种认筹农田200余亩,相关成效先后被央视及省市主流媒体报道。市商务局积极谋划“菜园认养”“家庭农场开发”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提供有力支撑。市市场监管局帮助村集体经济公司重新注册登记、规范农特产品包装,拓展商超销路。市统计局助力生成“尚美上宅”“物以圩为桂”等农产品牌,推动上宅村村企参加各类博览会,打开市场销路。第13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市检察院二级高级警长邹庆华和队员们共同推动五显镇三秀山村、明溪村、后塘村控股注册成立3家公司,签约销售凤梨穗桂圆干、山药面线、沃柑等农产品近500万元,共为村财收入增加纯利润近100万元。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