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华丽转身” 湖里走了这几步棋
2024-05-13 09:07:36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提子:啃下两根硬骨头 无证园成为历史 小区配套园转公办 在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不够多时,对于无证园,主管部门陷入两难:如果取缔它们,孩子要分流到哪里去,但如果将它们转正,不少幼儿园连消防都不过关。 湖里区一度也面临这个困境。2018年,该区开始无证园专项治理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当时湖里区有150所无证幼儿园。 现在看来,湖里区以极大勇气和智慧开始无证园专项治理,采用有堵有疏策略,一年后交出高分答卷:经整改达标后正式审批62所,关闭88所,让无证园成为历史。 小区配套幼儿园转公办,是湖里区啃下的另一根硬骨头。有一阵子,不少小区都是“穷人”长了个“富身子”——小区的配套幼儿园没有公办园,只有高收费的民办园,这里有历史原因,例如,幼儿园建成后没有交由教育部门开办,而由开发商等出租给民办园办学。 2018年起,湖里区对全区55所小区配套园进行摸底,排查出15所需要治理的幼儿园,并采取无偿移交教育部门办园、转型为国企办园或普惠性幼儿园、就近补建公办园等办法,最终全部完成治理任务。 禾盛幼儿园是其中一所,它的前身是一所民办园,也是湖里区水晶森林小区的配套园。2020年6月,经湖里区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这所民办园转为公办园。 庄志勇住在水晶森林小区,在他的孩子的幼儿园从民办变为公办后,他立刻感受到了变化:每月孩子保教费由2600元变成了420元。 不过,在庄志勇看来,改变的不仅是保教费,还有办园质量:“现在幼儿园就像是在一个小树林里,孩子们的活动场地更大了,各种兴趣活动也越来越多了。” 湖里区教育局介绍,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新建小区依标配建的6所幼儿园已全部移交办成公办园。 与此同时,湖里区鼓励办园条件较好的规范性民办园加入普惠园行列,并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财政扶持,2023学年共拨付分级收费财政补助资金10371.76万元。 双活:用好“第三只眼” 公办园帮扶民办园 形成“湖里经验” 很长一段时间,无论再怎么快马加鞭,湖里区公办园的建设速度,还是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这也意味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必须就读民办幼儿园。因此,民办幼儿园办得好不好,变得比以往更重要。 一直以来,湖里区通过“小片区管理”,让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手拉手”来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每学期开学,民办幼儿园填写需求表,描述最想得到什么项目的指导和帮助,使得公办园的帮扶更加有针对性。 应该说,幼儿园的小片区管理,并不是湖里区独有,不过,该区很快创造出了“湖里经验”——把督导和原有公民办园共建片区融合起来:公民办园划分为6个督导片区,每个片区设1名总督学,以问题为导向牵头指导各公民办园规范办园行为,通过多形式研讨解决片区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提升辖区内幼儿园的办园品质。 责任督学被称为“第三只眼”,也就是说,湖里区将督导和帮扶结合起来,相当于在民办幼儿园安装“高清探头”,不仅能发现问题,将帮扶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片区督导加以落实,而且,责任督学参与民办园年检、审批、定级、降级、关闭等,还可以借助行政力量督促整改,提升帮扶成效。 湖里街道片区是其中督导片区之一,该片区民办园老师一度频繁流动,督学通过以“督+查”提高民办幼儿园老师工资待遇,以“督+帮”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力度,以“督+导”增强民办园教师队伍凝聚力。 近年来,这个片区民办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持有率,从过去六成增加到现在接近100%,教师人均教龄提高到6.67年,最高16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