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街道:着力“三强化三转化” 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2024-05-10 22:40:00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强化为民利民 让宗旨意识更好转化为治理成效 如何加强治理模式创新,为群众平安幸福生活“加码”?“惠民”是关键词。集美街道探索实践“嘉庚精神·近邻一公里”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模式,结合推进大社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把“忠公诚毅闯”的“嘉庚精神”内涵与近邻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秉持“大城小爱·五光十社”的理念,有效破解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难题。 立足辖区面积小、治理主体多、人口密度大等特点,集美街道以替居民“办小事、破小案、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康”为工作导向,秉持“速度就是态度”的工作理念,在辖区39个网格中每个网格选聘6-7名热心市民作为平安信息员,建立“网格平安微信群”,明确解决居民诉求的“54321”工作法,第一时间响应居民诉求,形成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模式。 集美街道盛光社区老旧小区多、自建房多、店面多,但物业服务覆盖率仅3%,卫生保洁、秩序维护、设施保养、绿化养护等存在不少短板。为此,街道探索实践无物业小区实施“大物业”管理模式。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科技赋能、群众评价”的思路和“统筹规划、共商共治、成效共享、先尝后买”的路径,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成立党支部,协调推动社区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大物业”管理服务协议,将无物业管理的8个小区、28个独立楼栋、320栋自建房和318个店铺全部纳入“大物业”管理,实现社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达100%。与此同时,通过基层治理“六微”工作法,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让无物业小区、自建房片区有了“红管家”,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针对辖区人员构成多元化、居住条件差异化、居民需求多样化、人口面临老龄化等特点,街道以“强组织、创机制、优服务”为抓手、“集美热心人队伍”为依托,在岑西社区成功探索“一核两体”“一长多员”的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模式。通过建强组织延伸治理触角,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推动21个单位成为社区共建单位,分别认领22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同时发动各网格招募热心人,培育出9支集美热心人队伍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创新机制加强治理保障,搭建“逢二五”议事平台,构建起社区层面“一核两体”的共治模式和网格层面“一长多员”的自治模式,让社区或网格的事务件件有反馈、事事有落实。通过优化服务激发治理活力,塑造“岑心岑意”为您服务党建品牌,打造了“集时志愿、美好邻里”时间银行,通过时间银行公益志愿积分,激励热心人参与社区治理。 积极回应居民群众所需所盼,街道大力推动工作力量向社区下沉、服务资源向社区配置,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一方面,以社区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为平台,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站,公开办事指南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及“一件事”“跨域通办”及帮代办服务等清单,将人力资源、医保低保等80余项便民事项下沉社区,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去年累计接待办事群众1万余人次,受理各类业务近万件,按期办结率100%。另一方面,依托社区党组织和小区(片区)党支部建设,规范设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文明实践站等,形成社区“1+N”基层治理阵地,推动各方资源力量下沉到社区、网格,引导推动党员干部参与基础设施修缮、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治理、垃圾分类提升和矛盾纠纷调解等,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近距离为居民提供“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延时服务、托育托管和巡诊等民生服务。 此外,街道、社区党组织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化运用“四在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能力。3年来,街道开展“知民情、解民忧、惠民生”现场调研150多次,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道路交通优化等工作中入户率达98%以上,先后投入1.78亿元完成8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263栋楼房约70万平方米、惠及7759户居民;投入1亿多元推进大社和大社新村现代化治理、惠及1.3万多人;顺利推动实施厦门大桥进岛端片区、尚南路、集岑路单向通行;推动完成轮机学院、十里长堤等3个停车场建设,街道、社区在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中探索形成了一些基层治理做法,形成了城中村治理群众工作“一线工作法”,打造了“碧海蓝天调解工作室”,群众的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持续提升,得到了广泛好评。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