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本网原创 > 正文

​集美街道:着力“三强化三转化” 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2024-05-10 22:40:00  作者: 黄大兴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嘉庚故里·学村有戏”展演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东南网5月10日讯(通讯员 黄大兴)集美区集美街道位于集美老城区,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故里,也是享誉中外的集美学村所在地,辖区面积4.6平方公里,拥有5个城市社区、常住人口8万余人,10余所大中专院校、师生4万余人,鳌园、十里长堤等国家4A级景区或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集美街道立足“社区、学区、景区”融合发展特点,注重“一精神三文化”(即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赋能,着力在党建引领、以文化人、为民利民上下功夫,扎实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

让组织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优势

集美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党建+社区治理”有效途径,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将政府、企业、驻地单位、社会组织、“双报到”党员、新就业群体、居民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

为打破地域、领域、条块限制,集美街道、社区深化党建联建,运用“党建引领+网格赋能”方式推动党组织延伸覆盖,统筹引导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中的党员成立19个网格(小区或片区)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形成“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服务在群众中、事项办结在网格内”的工作机制,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集美街道还以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体制为抓手,不断完善“三联四共”“网格呼叫、部门报到”“接诉即办”和“邻呼我应”等制度机制,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驻地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联动机制,为实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提供强大制度支撑。

强化以文化人

让人文底蕴更好转化为治理力量

充分发挥人文集美、嘉庚故里和百年学村的文化优势,集美街道依托鳌园、陈嘉庚纪念馆、嘉庚书房、大社戏台等阵地,通过“我来演、我来讲、我来教”形式举办“嘉庚故里·学村有戏”展演活动,组织居民群众互动式体验南音、芗剧、龙舟赛等本地非遗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心灵;组织嘉庚精神宣讲团、百姓代表和宣传达人通过开展立体化、沉浸式宣讲活动,推动新思想新理念新风尚和嘉庚精神传播,让基层治理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力推动艺术家、文艺青年、高校师生和设计师进驻社区,举办“婆婆妈妈”素人绘画、“高雅音乐进大社”等活动,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依托社区文明实践站、嘉庚书房、道德讲堂、家庭论坛、“红邻客厅”、小区“话仙角”等阵地,集美街道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凝聚共建共治共享的正能量;引导党员、网格员、宗亲、房东、店主等成立“近邻理事会”“集美大社商业联盟”等议事组织,群策群力破解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堵点痛点,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组建“敬贤艺术团”、“南乐社”和“芗剧社”等社区团队,丰富居民文体生活,增强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为加强敦风化俗,涵养治理新风,集美街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23年以来,集美街道开展移风易俗活动24场,简办红白喜事109起、民俗事5场,精简6个祈福进香活动点,集美社元宵祭祖习俗(“刈香”)活动全程没有燃放烟花爆竹。结合文明城区创建活动,集美街道发挥“志愿服务110”联动调度机制优势,依托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驿站、志愿者队伍,广泛发动党员干部、“五老一新”人员、青年学生、居民群众等常态化开展助老爱老、生态保护、文明宣导等志愿服务,形成了与邻为善、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治理氛围。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