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信息化时代,“教”与“学”悄然改变
2024-04-19 09:14:23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倒逼”教师自我提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围绕的主体,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乐意学,学得好?这就给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我在教学时感觉不是在独立战斗,而是和全国各地名师抱团前行。”会展南小学语文教师温倩婷深有感触。 “虽然有前辈老师带着我,但我也需要尽快熟练起来呀!”曾经,年轻教师温倩婷在备课时有些生疏。会展南小学校长陈惠娟也察觉到了年轻教师们的焦虑,“我告诉他们,教育部上线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可以用起来。没想到发现了‘宝藏’”。 从一组数据可以一窥“宝藏”的面貌:19个版本450册次教材的课程教学资源共17492条,67家出版单位的1991册电子版教材可供广大师生自主使用,新增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4类资源,外部还链接60个专业网站共享有关资源。温倩婷仔细浏览后发现,每门课、每个课时、每个知识点都有,名师讲授资源为其所用,甚至还能通过大屏幕把名师“请”到班级里,线上线下共同开展课堂教学。 陈惠娟说,智慧教育平台还具有“群组”功能,他们在“群组”上组建“萤光”教研共同体,无论是研修活动还是公开评课,都不再是以老教师的经验作为课堂好坏的评判、制定标准,而是形成小组讨论,在群组里导入优秀课例或名师课堂,有理有据地开展探讨研究。“每一位老师的专业素养在教、研、修一体化中都得到了有效提升。”陈惠娟表示。 “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优秀教师是如何上课的,在他们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又如何得到关键性的帮助。这些问题通过信息手段有了很好的解决途径。”滨东小学校长王跞认为,信息平台就是教师的“AI导师”,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真正的内驱力。“就像智慧研修系统生成的课堂诊断报告,各种统计图、雷达图一目了然,通过切片还原上课情景,直观生动地描述师生在这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王跞说。 数据辅助教学决策 打开智能笔蓝牙,在附了点阵码的练习本上开始批改,作业信息以数据形式实时上传至后台,学生学情一目了然——这个由厦门达宸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笔曰智慧教学平台”,为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极大改变。 对于华师海沧附小的教师们来说,智能笔不仅辅助教学,还省去了传统常规检查、纸笔记录等方式的诸多烦琐环节。 “我们上节课教授了‘和的奇偶性’,根据智能笔批改结果得知,‘判断多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错误率达38%,针对这一类题型我们会重点讲解,并找同类题型训练。”叶雪燕说。 华师海沧附小校长何国强潜心钻研教育信息化多年,他认为,信息平台只是一个载体,关键是将信息数据“全要素”“常态化”地用于教与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师能力、学习环境等,避免信息和教学“两张皮”。 借助“智慧作业”和“未来教室”两个技术平台,教师们以大数据分析了解班级每个孩子进步情况及知识点把握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作业和辅导,提高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校方则通过数据比对和分析,客观进行年度考核。 数据可以辅助教学决策,也能为教学管理所用。会展南小学信息老师邓丽群设计开发了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信息科技素养课程,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平台的好习惯。同时,邓丽群鼓励信息社团学生自主研发“码上学”,将图、文、声、像综合凝练,对外展示学校30多个社团特色,学生满满的成就感成为学校信息化教育特色的最好注解。 “信息化融合课堂教学改革,使信息化的特点和优势在课改中得到彰显,教学的针对性更强,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落实‘双减’、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路径。”郑朝南表示,未来,厦门将继续坚持“应用为王”的理念,在教育信息化赋能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稳扎稳打,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