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民生 > 正文

预制菜姜母鸭有了厦门标准

2024-04-09 09:14:59  作者: 陈泥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健全预制菜供厦标准体系建设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厦门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353家,拥有安井、绿进、如意三宝、银祥、益和丰、乐肴居、甄豪、喜家益、量典等一批国内知名的预制菜产业链龙头企业,2023年产业规模约312亿元,同比增长26%。

但是,由于国家层面尚未制定相关的预制菜安全标准,给企业的管理、生产规范、市场监管带来困惑,也制约着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为此,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开始牵头制定预制菜产品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行业评价标准等。在这方面,厦门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早在2022年11月,厦门就在全省率先发布实施了《预包装冷藏膳食》、《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经营规范》供厦标准,为相关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厦门已经推出的预制菜系列团体标准,除了具备高标准、严要求的特点外,还创新性地对预制菜提出营养要求。”骆和东介绍,比如《供厦食品 预制菜》标准中,就提出了“混合预制菜食材应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提倡低盐、低糖、低脂肪”观点,为全国各相关预制菜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首创。

目前,厦门已发布实施的相关预制菜团体标准有:《供厦食品 预制菜》《动物性水产品预制菜》《预制菜冷链物流和储存管理规范》等,不仅填补了我省预制菜标准空白,也为提升厦门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提高预制菜食品安全水平和行业规范程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发布的《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的‘官方定义’,将为厦门预制菜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采访时指出。《通知》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指出预制菜的范围应当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净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均不属于预制菜。这有助于防范“预制菜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带来的诸多问题。

《通知》还提到要健全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统筹制定严谨、统一的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指导市食安联,组织专家加快预制菜相关供厦标准的起草制定,为保障预制菜产品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厦门标准”。此外,市场监管部门也将引导预制菜企业联合科研单位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鼓励创新微生物控制、营养与风味稳态化、新型产品包装材料、冷藏冷冻等技术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和口味复原度,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广预制菜使用明示

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预制菜市场是否能发展壮大,还要看消费者的接受度。”在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曾升看来,《通知》的出台,将更有效地保障消费者吃得健康。

事实上,《通知》中的很多内容都在回应消费者的关切。例如,《通知》明确,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同时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严把原料质量关,依法查验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

除了添加防腐剂,很多消费者担心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到了预制菜。《通知》也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如果商家能够在餐饮环节提前明示,甚至标注一些预制菜产品的溯源信息,增加消费信息透明度,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预制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曾升表示,下一步,餐饮协会也将大力倡导餐饮企业向消费者明示预制菜的使用。

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安区市场监管部门日前也专门印发了倡议书,鼓励全区餐饮服务提供者在经营场所内公示预制菜食材供应商情况、产品标签、检验报告,以及使用预制菜加工的菜品名称等信息;倡导堂食餐厅在菜单菜品的信息处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第三方外卖平台在网页上公示菜品名称和使用预制菜的情况。倡议书还特别提醒使用预制菜作为食材的堂食餐厅,不得误导消费者认为自己食用的是现制现售食品。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