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经济特区立法权30周年回眸

2024-03-22 17:53:18  作者: 黄鑫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立法为民

多维度筑牢民生根基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

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主导作用,紧贴民生民意,回应群众关切,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教育是民生之基,事关千家万户,情系民生冷暖。如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加大教育用地供应力度是关键。

1995年,《厦门经济特区学校用地保护规定》正式实施,创造性地提出以人口规模规划配置学校的具体标准及生均用地定额指标,并首次明确学校用地规划、审批、建设、使用、处罚等方面的程序和要求。这也是全国最早的一部地方性学校用地保护法规。

2009年11月26日,经过4年多审慎调研、修改、研讨,《厦门经济特区学校用地保护规定》进行修订,在学校布局规划编制、学位配置、用地标准、建设保障等方面较之前有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规定,法规内容也涵盖了学校用地从规划选址到建设使用的全过程、各方面。

《厦门经济特区学校用地保护规定》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从1995年的820所增加到2023年的1402所,扩大0.7倍;在校生规模从1995年的27.3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112.4万人,扩大3.1倍;学校用地总面积从389.7公顷增加到2835.2公顷,扩大6.3倍;过去十年间,全市共建成学校项目501个,新增41.9万个学位,学校建设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坚实的法规保障,有力推动厦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厦门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步伐更稳健、更扎实。

通过“小切口”立法的形式,在全国率先制定专项法规《厦门经济特区医疗卫生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若干规定》,精细精准关注医疗卫生人员身心健康;制定《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回应厦门市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对丰富、提升文化生活品质的美好愿望和现实需要,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

一部部民生领域法规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这些法规之所以能立在百姓心坎上,还得益于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立法与民意同频共振的不懈努力。

去年2月,厦门市人大代表、市鹭江公证处主任苏国强等10位代表在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联名提出的关于开展斑马线交通安全立法的议案,被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直接转为正式立法项目,实现了代表议案办理与法规制定有机衔接,为保障人大代表直接参与立法工作提供了有益尝试。去年8月,该法规正式施行。

“该项法规从提出,到审议,再到形成的全过程,厦门市人大常委会都始终坚持开门立法,最大限度汇集立法智慧。”苏国强说,特别是法规中关于处罚规定的细则,市人大常委会慎之又慎,多次征求意见,凝聚共识。

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集民智。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还着力加强民意表达载体建设,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搭建起更多“民意直通车”“群众连心桥”,形成人民群众法治意愿最大公约数。

精致的接待室、宽敞的会议室、丰富的阅读区……走进厦门市湖里区金尚社区居委会,功能多样的房间设置满足了群众的不同需求。金尚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也在其中。

“在老年人权益保障、老年教育促进和养犬管理等特区立法中,厦门市人大常委会都专门派人到联系点,召开立法意见征询会,面对面与我们沟通交流,把立法的大门开在了‘家门口’。”金尚社区党委书记姚天妹说,以联系点为纽带,群众能以更直接的方式参与立法全过程、各环节,提高了立法科学性,“同时,参与的过程也是普法的过程,能够不断增强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