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城事 > 正文

11265人!厦门持证社工十年增长十倍

2023-03-14 08:58:46  作者: 翁华鸿 徐景明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持证社工十年增长十倍

【人数】

目前厦门持证社工已有11265人,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21人,居全国前列

【前景】

厦门率先全国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助力社工实现自我价值,大大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11265人

目前厦门持证社工已达11265人

十年增长了10倍,占全省近1/3

21人

全市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人数为21.22人

位居全国前列

119家

目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19家

专职社会工作者1648人

门日报讯(记者 翁华鸿 徐景明什么是社工?平时都做些什么?社工们说过许多不同的答案:用专业所学的知识帮助弱势群体,如空巢留守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要会做策划,还要会唱些歌,堪称“多面手”……

在厦门,这样的持证社工已有11265人,十年增长了10倍。全市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人数位居全国前列。他们活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治理、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新时代文明实践等诸多领域。

社工的关键词,是“关注、关爱、支持、解困”,他们直面困难,帮助他人,同时在“助人自助”中提升自我。这一群体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这些年,政府一方面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政策,保障了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出台更多政策,助力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使得更多从业者将其作为一份终身职业。3月21日我们将迎来第17个国际社工日,本报记者走近这一群体,了解他们的情怀和成长历程。

【现状】

创新“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

融入基层治理全领域

社会工作师黄德茹说自己是“上错花轿嫁对郎”:学生时代,她被调剂到这一专业,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工。记得第一次实践时,遇到一位小朋友癫痫症发作,老社工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她仍记得“自己整个人的心和声音都在慌”。日子渐长,入户聊天、社区漫步、策划节日活动、资源链接沟通……许许多多的事在不知不觉间变得熟悉而简单。

社工日常多直面的是“人间疾苦”,每一次都需要竭尽所能。23岁的小许(化名),智力残疾三级,内向腼腆,不愿与外界沟通;另一方面,小许父亲年岁已高,家庭经济压力陡增。同安区同心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充当小许的“第一个陌生人”,鼓励他走向社会、成功就业。

另一位安叔叔(化名),父母、妻子、孩子相继离世,住所在台风中被毁,同安区同心社工服务中心多方协调,从房屋建设到装修入住均有援手。如今,安叔叔已组建新的家庭,也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

孤儿父母双亡,亲属无人愿意认养,社工出手协调,为孩子找到监护人;戒毒人员思想偏激,总觉得“被瞧不起”,社工耐心引导……

因情感细腻、善于沟通,社工以女性为主,不过,近年来,男社工越来越多——厦门市沁心泉社工服务中心的肖秀林,不仅是该中心唯一的男社工,还是一名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社会工作师。

“社工的魅力在于,你能在别人的生命故事中看到更好的自己。”肖秀林说,他帮助过的很多服务对象,自身受益后积极参与到各类公益服务中来。不少受助者也从服务对象,成功转型为志愿者。

2021年,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方案》,要“推动社会工作有效参与‘近邻’党建、社会服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

从一组数字中能够观察到这一行业的发展轨迹:2012年,厦门取得社工职业资格的人数只有1030人。在政策激励和职业吸引下,目前厦门持证社工已达11265人,十年增长了10倍,占全省近1/3;全市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人数为21.22人,位居全国前列;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19家,专职社会工作者1648人。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在全国率先推广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创新“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