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奋进集美 > 集美报> 正文
分享到:

集美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擘画教育发展蓝图

2021-12-15 10:32  来源:集美报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4.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公办园占比持续提高

提高公办园比例。力争到2023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公民办示范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到2025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再提高5个百分点,公民办示范园在园幼儿占比再提高10个百分点。

培育更多示范园。争取到2023年,新培育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9所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到2025年,再培育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9所区级示范性幼儿园。

推进普惠优质工程。以新办园扩容、公办园学位余额辐射、鼓励国企举办普惠园和回购已开办为民办园的小区配套园等形式,不断扩充优质和普惠教育资源。

实行小片区管理,监督和指导民办园办学行为。选派骨干教师到民办园指导教学工作,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

5.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

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落实“壮腰”工程,实现“学有优教”。力争到2025年,小学在全国、全省的教学质量监测成绩持续保持优秀水平,区均值基本达到岛内平均水平;中学教学质量基本达到岛内平均水平;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

6.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力争进入全国中职教育发展500强

力争到2023年,通过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中期验收,厦门职业教育高地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成为长学制试点校,双师型教师达75%。

力争到2025年,集美职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位居全省中职学校一流行列;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力争进入全国中职教育发展500强。

以集美职校机电LED实训中心实训基地为抓手,对标世界技能大赛体系,打造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两岸融合特色样板。

实施名匠引智工程。推动以“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并行的双队伍建设,建设3-5个以名师为核心的省、市级教学创新团队,积极争取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7.探索多元合作办学

新引进2~3个省内外名校

探索多元合作办学模式,将优质校打造成品牌校,将乡村校培育成优质校。力争到2023年,深化与名校、高校的合作办学,开展乡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的集团化办学实践,形成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并全面覆盖。

力争到2025年,新引进2~3个省内外名校开展合作办学或新成立合作办学体。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向薄弱学校延伸,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形成不少于10所有特色、有品位、高质量的乡村学校。

实施高位嫁接工程,加大引进省内外名校、高校或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在新建城区开展合作办学或兴建办学。

8.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形成“诚毅”育人体系

构建以“嘉庚精神”为载体的中小幼一体化“诚毅”育人体系,形成“集美模式”的德育品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9.开展聚美融艺工程

推进闽南文化进校园

依托文艺影视产业区域优势,以普及中小学电影教育为切入点,每年开展“看见集美”青春影展、“红色电影学百年党史,品嘉庚故事”等活动。

持续创建“闽南戏曲示范点”学校,推进闽南文化进校园。鼓励学校与艺术场馆开展校馆合作,建设一批美育实践基地。

10.实施劳动赋能工程

评选10个校企合作示范点

落实“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工作。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学科渗透,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评选10个劳动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点。

11.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建立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和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生态圈。力争到2023年,创建集美区家庭教育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建立10只以上专项教育基金;到2025年,建立20只以上专项教育基金。

12.实施家庭教育工程

定期评选示范校(社区)

每2年评选一批家校社共育示范社区、家校社共育示范校(园)及先进个人,打造家庭教育服务品牌。(文/林桂桢 通讯员 苏燕婷 图/集美区教育 提供 来源:集美报)

1  2  3  4  5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