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本网原创> 正文
分享到:

两岸青年扎根厦门翔安 奉献青春力量

2021-11-27 14: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背靠绿水青山,胸怀星辰大海。在这片热土,两岸青年尽己所能,或传播闽南文化,让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去更远的地方乘风破浪,或扎根热土,以大地为画布渲染上明艳色彩,共同成长一同奋斗,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都将翔安作为“第二故乡”。

梦想绽放乡村振兴舞台

秋日的田野色彩斑斓,在翔安面前埔村,各色生菜组成的蔬菜彩带区、相恋三角区的紫甘蓝和紫包菜、可食用的观赏盆景蔬菜,都让人眼前一亮。望着这片精心打造的面前埔田园综合体项目,吴泗海露出满意的微笑。

前不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出30名2021年度全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吴泗海榜上有名。作为厦门三五丘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18年5月,吴泗海与这里结缘,他带领团队扎根面前埔村,以农业为基础,谋划农旅产业发展,助力当地乡村发展。

曾经,这里是厦门最偏僻的村庄之一。如今,集聚各方努力的面前埔村在乡村振兴中大刀阔斧。2018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等两岸院校与公司建立联系,吴泗海表示,“三年里,我们这里来过50多名来自两岸的旅游行业教授、专家,他们亲自到项目指导,助力产业升级,把脉产业融合。”

面前埔村的七彩田园项目一成型,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过来打卡,带动旅游消费。三年多来,项目累计接待游客二十多万人次,累计收入达1800万元。

以乡村作为青年实现青春梦想、践行个人价值的广阔舞台,2018年5月,翔安区率先在全市共青团系统发出“乡村振兴、青年先行”倡议,并制定五大行动,翔安团区委联合区台港澳办,吹响了两岸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号角,一支以乡村领头雁、新型农民、乡村旅游人才、农村电商人才为主体的1500多名产业发展青年人才队伍雏形初现,而其中,不乏有台湾人才的身影。

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借由青年的奇思妙想和澎湃激情,越来越多的视线聚焦乡村。“大宅火龙果”以厦门为原点,辐射全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产品“流量”担当,除了得益于稳扎稳打的质量,创意的融入也为其“引流”助力。两岸青年共同策划的大宅火龙果创新创意季活动、火龙果文化旅游节等都是大宅火龙果转型的坚实脚步。

而在内厝镇的黄厝村,农耕馆、手艺馆、老照片馆,吸引大批艺术家、文创青年驻扎,村中的古窑文化与现代农业也相映成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台湾大学生团队入驻我们的乡村振兴繁星基地,充分了解村情,发挥大学丰富资源推进乡村扶智。”黄厝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黄厝村充分整合闲宅、闲人、闲地资源,通过两岸创生共建,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农村效益增收。

翔安团区委主动对接翔安区台港澳办,积极搭建两岸青年人才交流平台,积极引入农创文旅项目,两岸青年共同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挥洒才华,也成为翔安区打造乡村新面貌的生动图景。

沟通促进翔台两地共融

电影《长津湖》热映,主线故事中的志愿军第27军军长的原型人物,就是来自厦门翔安的开国少将彭德清。10月16日,在翔安团区委等部门的组织下,翔安区青年志愿者联盟预备成员队伍——台缘志愿服务队,在位于翔安的彭德清纪念室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在台青志愿者曾信轩看来,这样的学习参观,对两岸共融发展有着很大助益,“祖国进步和强大的背后,是无数英雄的奉献,我们了解历史、正视历史,因为这是先烈为两岸同胞留下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翔安团区委联合区台港澳办,充分发挥对台前沿优势,开展特色活动,加大对在翔台湾学生、企业家、创业青年等台青群体的联系凝聚,助力融合发展。此后,两岸交流愈加频繁。针对台青对大陆了解片面的问题,翔安团区委组织台湾大学生团队开展“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掠影”的考察之旅,全面加深了两岸青年的沟通交流,增进了台湾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

一同仰望星空,并肩脚踏实地。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踏浪而来,在翔安实现梦想。

申请注册公司,享有与大陆企业的同等待遇,这其中的温暖感受,台湾青年黄伟伦深有体会。此前,黄伟伦在厦门创业过程中,得到很多政策支持,如今以“过来人”和“带路人”的身份,吸引更多的台湾年轻人来厦门就业、创业。

早在2019年,翔安区就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翔创业就业的有关政策,在翔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入驻翔安辖区内的台湾青年创业项目,甚至在翔安辖区内自行租房的台湾就业创业青年,都能享受补贴、补助。

相似的环境,优渥的资源,巨大的潜力,台湾青年在这个“第二故乡”倾注了情感,寄托了希冀。今年9月,翔安区疫情防控志愿者中,就有不少台湾青年的身影,“我把根扎在这边,这里就是我的家,自己的家园要自己守。”翔安区台青抗疫志愿服务队队长李东宪如是说。

1  2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