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经济 > 正文

厦门半导体企业抢占“芯”机

2021-05-10 08:41:59  作者: 李晓平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国产替代催生强劲“芯”动力

厦门半导体企业抢占“芯”机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从汽车行业开始,由疫情导致的芯片供应紧张问题正在向多个行业蔓延,厦门汽车、家电、手机等领域的供应链、企业产能也相继受影响,但大部分企业近期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纷纷加快国产替代步伐。业内人士指出,芯片从原材料到应用端,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很难有企业能独善其身,且影响不会是短期的。同时,受益于国产替代,厦门半导体企业持续满产运转,供不应求。

汽车产业芯片缺口突出 电子元器件产能受制约

汽车行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业内人士表示,芯片供应紧张已经威胁到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

“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的仪表、控制器、控制阀等零件上,芯片供应紧张对这些零部件影响较大。”厦门金旅采购部相关负责人孙经理告诉记者,这几个月供应链日趋紧张,多个供应商都反映资源比较紧缺,供货期都不同程度地延长。因为缺芯导致的供不应求,目前个别零配件正在酝酿涨价。

金龙客车生产车间相关负责人徐经理告诉记者,芯片供应不足正对他们商用客车的正常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例如柴油发动机,最近供应就比较紧张。他说,从目前看,缺芯的情况正在扩大,下半年新能源控制器和电源管理系统的芯片供货周期都在变长,可能出现短缺现象。

芯片供应紧张还蔓延至多个行业,手机、电脑、家电等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芯片供应也日趋紧张。连日来,记者从厦门多家电子元器件企业了解到,芯片的短缺正在制约企业产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往年同期,企业都是满产的,但今年受芯片供应紧张影响,他们的订单同比减少了近10%。厦门冠捷相关负责人李总说,他们的芯片主要用在电视信号控制上,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对接供应商。

亿联网络中国区负责人林小盛告诉记者,最直接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供货期拉长了,以往通用芯片大部分交货期是8-10周,现在基本都要16周左右;核心芯片原本16周左右,现在基本要延长到40周左右,而且随时还可能有调整。二是成本普遍提升,和芯片相关的物料全线上涨,行业成本普遍提升10%-20%,如果需要紧急调货,价格还要更高。

厦门半导体企业产能创新高 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

面对芯片供应紧张这个全行业问题,厦门相关企业纷纷采取应对措施,除了积极和上下游供应商对接外,还寻找替代方案,尤其是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我们正寻找通用模组来替代。”云知声东南总部总经理陆阳说,芯片短缺对他们语音交互产品在成本和周期上都有影响,目前正在进行国产替代,并重新产测。

林小盛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亿联就启动了国产替代,现在一个机型都有两到三种的应对方案,大大缓解了他们对单一芯片的依赖。由于中国疫情控制得最好,经济复苏得最快,相对于进口芯片,国产的货源不会那么紧张。

随着国产替代步伐加快,国产芯片需求量急剧上升,厦门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更是持续开足马力,产能不断加码,无论是产能还是净利都刷新历史新高。在厦门设有重点项目的士兰微最新年报显示,2020年,子公司士兰集成公司基本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总计产出芯片237.54万片。另一子公司士兰集昕公司总计产出芯片57.13万片,比上年同期增65.69%。其一季度净利润更是大增77倍,创下历史新高。士兰微董秘办工作人员称,士兰微芯片目前以8英寸为主,5、6英寸的产能也比较大,生产线都24小时连轴转。

士兰微只是厦门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个代表 ,记者日前从通富微电了解到,目前生产线满产,供不应求,预计今年封测行业整体景气度将维持高位。

分析

业内人士:有“危”必然有“机”

对于芯片供应紧张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都是疫情“惹的祸”。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青年专技组专家陈建成指出,一方面,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海外不少工厂无法正常运转,导致产能下滑,供应链失衡;二来,云办公、云学习、云购物等,促进消费电子的需求急剧攀升,同时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汽车、手机、家电等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自然离不开智能化的“大脑”——芯片。同时,去年开始,多个大厂预见到这一情况,纷纷大量囤货。多种因素下,导致芯片产能供不应求。

芯片供应紧张在影响多行业的同时,加快了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进程。“这是芯片行业二十年一遇的机会。”士兰微董秘陈越在朋友圈这样表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