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时政 > 正文

厦门集美区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昨日开幕

2020-12-30 08:15:48  作者: 康泽辉 吴舒远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展望“十四五”

实现五大“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集美区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经济总量保持岛外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连攀500、600、700、800亿元四个台阶,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9%、8.2%,三产比重首次超过二产。规上工业年度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人口集聚规模领跑岛外各区。

政府工作报告对集美区“十四五”发展提出了详细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到2025年突破133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5%,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岁;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22%。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样板城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突破2660亿元,在202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在壮大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突破。

优化提升机械装备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稳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发挥集美文教区智力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以“三高”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企业群,加快集聚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向产城学人深度融合的区域创新中心进军。

在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上实现新突破。

全力打造“一心两翼四片”城市发展新格局。高标准推进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建设,集美东部新城建设初具规模,完成杏林老工业区等城市更新。构筑连片成势、环湾布局的城市发展新空间,凸显城市副中心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健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区”。

在塑造“人文集美”形象上实现新突破。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挖掘和丰富“一精神三文化”的时代内涵。努力把嘉庚论坛打造成促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心灵契合、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品工程。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建成“最美侨乡”。打造台胞登陆第一家园。

5、在打造人民满意政府上实现新突破。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建设数字政府,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展望2021年

奋斗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

●财政总收入增长5.1%

●区级财政收入增长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完成市级下达的节能降耗指标任务

关键词:创新驱动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集美区将积蓄区域创新动能,争取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更多园区落户集美。力争全年新增“三高”企业100家。

发力“夜经济”,繁荣集美新城核心商圈、厦门北站商圈、同集路商业带,推动中粮·大悦城项目开工,IOI棕榈城、世茂综合体等开业运营,跟进大明广场、圣果院、凤凰花城等已建成商业体的招商进度,引入优质商业资源。

推进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金龙智能网联新能源客车产业化等项目建设,打造以航天思尔特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链群。

用资本撬动产业发展新动能,集美区将依托诚毅国际商务中心等空间载体,着力培育总部经济,继续推进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品牌建设,力争年末基金管理规模突破800亿元。

关键词:民生福祉

新一年,集美区将进一步拓展城市发现空间,加快“一心、两片、两园区”的发展提升,谋划集美东部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杏林老工业区城市更新,启动四季芳园、集美花园等30个老旧小区改造。

破解民生难题,推进集灌路桥下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停车位2000个。实施九天湖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杏林湾周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排水管理进小区。

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群众,集美区还将做好“教育”文章,力促柏涛学校、凤山小学等4个项目开工、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等6个项目竣工,成立集美区教育基金会。

此外,建成投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加快集美体育中心前期工作。推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力加快安置房产权证办理进度。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