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奋进集美 > 集美报 > 正文

教育为立国之本 兴学乃国民天职(二)

2020-11-24 14:32:29  作者: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教育为立国之本 兴学乃国民天职(二) ——试论陈嘉庚的全民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要为社会各种人群创造受教育的机会

陈嘉庚主张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为社会各种人群创造受教育的机会。

⒈提倡男女教育平等,资助贫寒学生,资助优秀学生深造,反对分帮派办学

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办学之初,女子不能上学。为了让女孩上学,他做了大量的劝说工作,还给予特殊补贴。他认为“居今时世,非但男儿当受教育,女子亦当受教育”,为了让其他地方的女子也能上学,他增办了女子小学和女子师范。

中国过去国家积弱,百姓贫苦,多数人读不起书。为了给贫苦学生提供读书的机会,陈嘉庚优待贫寒子弟。他强调师范要招“贫寒子弟才志相当者”入学,水产、航海要招收渔区贫寒子弟入学。他在1927年7月规定:男女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和幼稚学生,不但豁免学费,供给伙食,而且每名每月另津贴两元。此外,学校还给学生发被席蚊帐和统一制服。解放后,他还向各校的主管部门建议,要增加奖、助学金名额,以奖励贫寒的优秀学生。

陈嘉庚还设立成美储金,资助有天赋的学生继续深造,包括出国留学,为国家造就了许多高级专门人才。

陈嘉庚主张广育人才,“有教无类”,反对“办学而分帮派”“办学而分贫富”。他说:“我们办学校,不能有地方界域之见。我们办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国家造就人才。”他在筹办厦门大学时规定“大学生不分省界”。1947年,当潮州帮筹办潮州大学时,陈嘉庚指出:“潮州创办大学,非但为潮州之大学,乃为中国之大学。不但为中国之大学,将来亦可为东南亚之大学。”

⒉设立教育推广部,帮助落后地区普及教育

陈嘉庚怀抱“厉行教育普及”的思想,先在同安县,后来扩大到闽南以及省内各地,推行普及教育。1924年,他在集美学校成立“教育推广部”,对省内中小学给予经济上补助,从业务上进行督导,推广新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经验。1924年至1932年,福建省受到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补助和指导的有28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他还在同安县订了“十年普及教育计划”。当时,集美学校根据陈嘉庚先生的意见成立了“闽南小学教育研究会”,集合各地的教育人士研究、改进初等教育。

⒊面向文盲,举办业余识字教育

陈嘉庚重视扫盲工作。1914年,他就在家乡的“大祖祠”开办“通俗夜学校”,对文盲的成年人进行文化教育。当时,集美学校还专门成立“民众教育委员会”,办了“校工工读夜校”“ 平民工读夜校”“民众学校”、“战时妇女学校”等,开展识字运动。1950年,他回国定居后,在集美举办企业夜校,在读的学员一直保持在2千名左右。

⒋重视华文教育和海外教育

陈嘉庚在南洋创办或倡设华侨学校,在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广收海外侨生,开展海外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新加坡创办了道南学堂、爱同学堂、崇福女子学堂、南洋女中、光华学校,以及南洋华侨师范学校、新加坡水产航海学校,以后,他又支持陈六使倡办了南洋大学。1940年代初,他多次向国民政府建议在厦门、广州设立侨民师范学校。解放后,他在集美中学广纳侨生,把集美中学办成“侨生摇篮”,还建议中侨委在集美、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和侨属子女补习学校。他曾对厦门大学党委书记陆维特说:“像你侨居的马来亚槟城很漂亮,可就是不少华侨子女没有机会受大学教育,特别是受祖国的教育……现在新中国刚成立,有许多事要做,我要为新中国分担一份责任,尽力先盖一些校舍给国内和海外的侨生学习用。”

⒌重视大众教育,创办图书馆、博物院等大众文化教育设施

陈嘉庚十分重视图书馆、博物馆之类的大众文化教育设施的作用,他说:“学校为学生而设,图书馆为知识分子而设,博物馆的对象则不限于学生或知识分子,一般市民,无论男女老幼、文野雅俗,一入其门,都可由直观获得必需的常识。”1949年以前,他计划在厦门、上海、福州及其他各省的省会兴办图书馆。1950年代,他倡建了厦门华侨博物院。

在集美鳌园,陈嘉庚亲自设计,在园内镶嵌了700余种青、白石浮雕,其内容涵盖政治、军事、历史、工业、农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体育、民族、风俗、动植物等等,他称之为“博物观”。他还亲自写信请名家拟句、书写楹联,供师生及居民、游客游览。陈嘉庚认为博物观“非徒美观风景,亦与社会教育文化知识有关。”人们可在参观娱乐中接受新事物,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陈嘉庚不仅为广大的青少年,也为社会的其他人群,创造了受教育的机会。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