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教育 > 正文

一体化育人“厦门方案”亮相

2020-10-19 22:31:37  作者: 佘峥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一体化育人“厦门方案”亮相

德育:从“摸不着”到“抓得住”

覆盖广

厦门出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丛书,覆盖大中小幼55个学科,并给出教学建议

好操作

老师按图索骥,也能在语数英等学科课堂进行价值观教育

大同小学学生国庆表白。

六中合唱团在金鹰奖提名会上演出。(记者 林铭鸿 摄)

瑞景幼儿园“感恩是唇边的一瓣桔”活动。

市教育局局长郭献文(中排右一)家访。(记者 林铭鸿 摄)

海沧天心岛小学海洋夏令营活动。

上周五,厦门举行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方式改革创新的厦门实践研讨会,对外展示育人方式改革的“厦门方案”。

厦门的这场研讨会,还“惊动”了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等,指派代表参加。

这一育人方式改革创新的“厦门方案”,它长什么样,特别在哪里?为您特别解读。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佘峥 通讯员 苏志 黄森 图/厦门市教育局 提供)上周五的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方式改革创新的厦门实践研讨会,之所以会引发各方关注,是因为德育如何能入耳、入脑、入心,是一门大学问。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考验是:价值观教育是隐藏在事物背后,经常让人感到看不到、摸不着,怎么“抓得住”,即学校如何找到一个“抓手”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用大白话来说,“厦门方案”提供了“抓手”,让包括价值观教育在内的德育从“摸不着”到“抓得住”。

厦门是怎么做的?  13 年探索 价值观教育全面融入学科教学

●庞大的调查:历时8个多月,调查了3000多名中小学生,走访了26所中小学的300多名教师和50多名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

●研究和实践:55个学科课题组近400名专家老师参加

2007年启动

现在往回看,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厦门市教育局那么早就开始价值观研究——2007年市教育局启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研究。

当时并不是很多人理解——在他们看来,在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题目是不是太大了?小孩懂吗?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郭献文说,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社区,甚至家庭,都非常关注怎样把自身所崇尚的价值观念传递给下一代。

庞大的调查

但是,如何找到有效的策略和手段?厦门以一项庞大的调查来启动价值观教育——2007年,市教育局成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研究》课题组,为的是“绘制”一幅厦门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实施地图”,以便在实践中“按图索骥”。

课题组主要成员、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胡胜利说,课题组主要调查中小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主导价值观进行比较,通过了解孩子们到底在想些什么、有什么、缺什么,找寻将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有效方法,以及合适孩子心理特点的教育内容。

课题研究历时8个多月,调查了3000多名中小学生,走访了26所中小学的300多名教师和50多名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这个课题的意义并不在于庞大数据统计上,而是提出了一些对策,譬如说,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的需要自下而上开展教育,要以学生真实生活为中心开展教育。

啃下“硬骨头”

不过,“价值观教育实施地图”更多的是指导学校在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中渗透价值体系教育。2013年厦门中小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向学科挺进,2016年,市教育局发布一套154万字的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指导老师如何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科教学的“交汇点”。

市教育局副局长吴亿年说,价值观教育比较容易通过活动和校园文化进行,但是,事实上,无论有多少种手段,课堂教学才是“主阵地”“主渠道”,各学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

啃下学科这块“骨头”后,厦门德育工作者没有止步。郭献文说,2018年起,厦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了55个学科课题组近400名专家老师,继续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创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横向“三育人”项目体系和实践平台,产生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这就是被外界所称的“厦门方案”。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