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奋进集美 > 集美报 > 正文

嘉庚弟子:与陈经华共事的四十年

2020-05-26 22:13:16  作者: 任镜波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坚持办刊宗旨 做到“守土有责”

1980年《集美校友》复刊, 1984年1月正式成立编委会,张咏青老师任主编,我是六个编委之一。1988年,张老师去香港定居,大家推我接任主编。我请集美财专办公室主任白少山、福建体院的一位老报人郑如赐担任副主编,依靠来自各校的编委,实行各校轮流坐庄编写学校专页的办法办刊。后来,白少山工作调动,郑如赐退休,轮流办专页的办法碰到诸多困难,效果也不理想,我只好另辟蹊径,拖身边的同事“下水”,请他们帮忙。我先后请了在航海学院工作的吴子东、朱晨光、梁振坤等人出任副主编。他们都是我得力的搭档,是航海学院的笔杆子,都是办刊的行家里手。后来,他们工作变动,由谁来接手《集美校友》的编辑工作又成了问题。

想到陈经华。他原是集美航海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受国家教委派遣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当高级访问学者,刚回国不久。此前,他写了不少陈嘉庚的故事,在《集美校友》连载了三年多,校友反映很好。我“程门立雪”,请他出任副主编。他欣然同意。我还请来水产学院宣传部长陈晚生,也当副主编。他们轮流当责任编辑。陈晚生因工作太忙,做了几期后,就辞职。《集美校友》编辑工作的全副担子就落在陈经华一人的身上。

1999年,陈经华出任集美大学外语教学部(集大外语学院的前身)主任,仍任《集美校友》副主编;2002年,改任主编。从1998年当副主编至今,他已为《集美校友》服务了22年,其中任主编18年。他是《集美校友》主笔第一人。在这22年中,《集美校友》编辑部非常稳定,编务工作有序开展,刊物质量不断提升,发行量持续增加。应该说,《集美校友》的这些成绩,陈经华老师功不可没!他对《集美校友》尽心、尽力、尽责,视刊物如生命,对每期的布局,每一篇文章,每一张照片,甚至每一个字都花费了心思。每当新一期的《集美校友》从印刷厂送来的时候,他都要在第一时间拿到手,捧在手上翻阅,那种激动、关爱的表情,就像一个初为人母的妈妈看到自己的新生婴儿一般。

他始终坚持办刊宗旨,把稳政治方向,不受诱惑干扰,把刊物办得堂堂正正、干干净净,做到“守土有责”。

他坚持按时出版,守时如约。对社团报刊来讲,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是对只有“义务兵”的编辑部来讲,更具挑战性。主编的责任大、压力大,没有节假日。每年春节,人家热热闹闹庆团圆,他还在一边爬格子,看清样。即使是在他人生最悲伤的时刻,他仍然咬着牙,在泪光中看稿、审稿,保证刊物如期出版。

他精心编稿,热诚对待作者。对来稿,只要有内容、有信息,不管文章写得好不好,他都尽全力修改,“为他人作嫁衣裳”。知道内情的朋友说他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高手。因此,他培养了许多作者。一位清华的高才生生前说过,“我是读工科的,会搞科研,不会写文章。在《集美校友》发表的大大小小文章,都是经过陈主编大刀阔斧修改过的。我也因此学会了怎么写文章。”

他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刊物自身编辑特点的工作程序,规范、协调编务人员的职责,使刊物的编辑、出版运行自如。他是主编,不兼美编,但对每期版面安排、设计都提出非常专业的修改意见,给美编以具体的指导,把刊物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资深美编对他的意见心悦诚服,新美编在他的指导下迅速成长。

刊物的年检如同一次大考,但22年来,《集美校友》每年接受省、市年检,没有一次被说“不”字,更是赞誉多多。在一次全省侨刊乡讯工作会议上,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主任卢承圣赞扬“陈经华教授是侨刊乡讯泰斗式的人物”。这个评价,他受之无愧!

从1988年接任《集美校友》主编以来,我一直为《集美校友》的生存与发展忧心忡忡。然而,这22年却是我对刊物最放心、最有信心的时期。在我担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的14年间,陈经华老师独当一面,全责承担《集美校友》的编辑与出版工作。《集美校友》可以说是占了总会工作的“半壁江山”。海外有一位老校友说:“看到刊物,想到总会;未见总会,常见刊物;诚毅校训,中心永藏。”可见刊物在总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