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海沧区 > 海沧频道 > 本地快讯 > 正文

海沧探索两岸融合新路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芦塘样本”

2020-05-26 15:24:03  作者: 林岑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留住乡愁共享融合新生

李佩珍仍然记得,她第一次来到青礁村时正值雨季,连日降雨让村里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一脚踏进泥泞,好不容易拔出脚来,却扯断了凉鞋鞋带。“这里的土地会黏人。”说起对青礁村的感情,李佩珍总是这样说。

李佩珍还告诉记者,在这片黏人的土地上,一栋栋明清闽南特色红砖古厝折射出的文化底蕴,孕育着浓浓的乡愁,“黏性”最强。

透过古厝的余晖,这里既有延续千年的耕读传承,也有名留青史的缙绅望族;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生慈济信俗的发源之地,也是开拓台湾的先驱“开台王”颜思齐的桑梓故里。

乡愁是一个村庄历史与文化土壤的结晶,留住乡愁,就是要留住村庄的历史和文化。因此,芦塘的乡村振兴,古厝活化、文化复兴成了重要一环。

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驱动下,陈氏宗祠“光裕堂”改造成为芦塘书院;

古厝里,国家一级美术师康明义的个人工作室风生水起,每周天,村民结伴前来学习素描水彩,免费艺术教学惠及全村老小,学生中年纪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4岁;

村民余芳将自家老宅的一层修旧如旧,设立“小芳工作室”,组织村中妇女学习制作各种手工艺品。近期,她正筹划着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为这些手工艺品开拓销量。

不难窥见,踏着乡村振兴的鼓点,古厝焕发新生,深藏在当地居民血液里的人文因子被深度激活。告别陈规陋习,涵养乡风文明,现代文明淹没的文脉根基重新萌发,熠熠生辉。

自然而然,越来越多人被这座古村落吸引。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青年陈信玮欣喜地在这里找到了“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他决定留下来。

尽管开业不到一年,陈信玮在芦塘开设的“古意烘焙坊”已经小有名气。烘焙坊面积不大,小巧精致,店里橘黄色的灯光让人感到温暖舒适。烘焙坊的浅蓝色外墙上,醒目地印着余光中的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为了留住心底的乡愁,陈信玮放弃了台湾大学首席面包师的稳定工作,决定在芦塘扎根。事实上,在此之前,他的妻子、台青王嘉麟已经成为“半个”芦塘人。

在芦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王嘉麟是最积极的志愿者之一,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设的“小小解说员”讲堂备受孩子喜爱。她以20余年的教育从业经验细心编排课程,通过“解说”的形式,引导孩子发现、讲述自己村庄的历史,让绵延千年的乡愁记忆代代相传。

如何进一步促进台湾青年“融陆”,更好地让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成果?去年6月,海沧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在芦塘社成立,为台湾同胞参与大陆乡村振兴、促进两岸融合创立平台、先发探路,赋予这片历经时光洗礼的土地新的时代内涵。

作为全国首个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海沧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按照“海沧所需、台湾所长”的具体路径开展实践,是海沧在总结过去五年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工作的基础上,推出的台胞社区主任助理3.0版。

如今,设立在芦塘社的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成为台湾青年参与海沧乡村振兴的大本营,两岸社区营造观念在碰撞中交融,在交融中共生。

基金会还充分整合两岸专业人士资源,聘请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先生为首席顾问;聘请夏铸九、唐浩明、杨渡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两岸融合注入动能。

在专家学者看来,就目前而言,芦塘社所取得的成功实践证明,“乡愁”不仅是连接历史与当代、田园与城市的心灵纽带,还是一笔能够集聚产业与人才资源的无形资产。

近日,村里总投资5000万元的研学基地项目正在紧张施工。“未来,这个基地将瞄准农业研学、自然研学、文化研学三大板块,开展闽台蔬菜科普、现代农业科普、自主能力训练、合作意识训练、乡土文化学习、习俗体验等多项研学课程,打造全国研学示范样板。”颜卫民介绍。

通过产业振兴,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目前,研学基地项目盘活了村里荒废闲置用地135亩,带动周边3000平方米民房出租,预计村民人均年收入将增加0.8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村民在研学基地当上了技术工、养护工,实现就业,翻倍增收。

芦塘的产业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与村庄的发展路径高度吻合。近年来,芦塘组建果蔬专业合作社13家,立足传统水叶菜种植优势发展新型农业,产村融合日新月异。下半年,芦塘还将继续发力休闲农业,规划闽南古早味特色小吃一条街等项目,向“舌尖上的乡愁”要效益,进一步促进村民转产就业。

当年偏僻的闽南古村落,演变成两岸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你很难说,这种变化是突然之变,在这座耕读文化源远流长的村庄,令人惊讶的多元包容、令人震撼的融合能力,早已深入肌理,感化着每一个走进芦塘的人,外化成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发展理念的乡村振兴“芦塘样本”。

把握机遇,乘势而为。在海沧的许多村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导下的乡村振兴继续带来深刻改变,崭新的机遇为当地村民带来源源不断的红利。

在东孚过坂社区,淘宝福建绿植花卉产业带直播大楼在海沧东孚街道正式投用,“直播带货”成了东孚乡村振兴的一大热词。通过引导周边村民广泛参与,做大做强花木“线上线下”产业,共建共治共享花卉产业发展机遇,逐步打造成“街道有直播楼、村居有直播站、庭院有直播点”的“直播特色小镇”。

“休闲寨后”“农耕过坂”“寻香洪塘”……放眼海沧,一个个诗情画意的乡村振兴主题,是从“留住乡愁”到“地方创生”的生动呈现,饱含着当地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路还很长,梦想常新。

1  2  3  4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