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珠绣:针尖上的旧时光
2019-10-29 08:33:08陈磊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她重回大众的视野 曾经的辉煌没有一直持续。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变革中,厦门珠绣拖鞋厂开始减产,最终于1995年停产、关门,厦门珠绣慢慢萎缩,濒于消亡。 被称作“日本手工匠倾听者”的盐野米松曾说,没有手工业之后,才知道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产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它们是经过手工艺一下下地做起来,所以它们都是有体温的,这体温也让使用它的人感到温暖。 厦门的珠绣亦是如此。机器无法替代,只能纯手工一针一线绣制,多一粒珠,少一粒珠,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珠子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海外,像意大利、捷克这些先进的玻璃珠产地,作品的构图也有着几何图案等西方元素,但作品体现的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不同的文化交织在一起,使厦门珠绣的作品别具一格,带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印记,体现广集博采的厦门精神。 一直到2007年,厦门珠绣被认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并经谢丽瑜老师等人十多年来的坚守与传承,厦门珠绣艺术才开始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非遗青年计划 打造厦门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产业,2007年,厦门珠绣重新引发社会关注,并于当年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时已退休的谢丽瑜被政府相关部门找到,几经周折,她又找到原来厂里的同事,并租了房间,数人一起为恢复珠绣艺术的传承、发展而努力。 用谢丽瑜的话来说,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珠绣都可说是厦门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她告诉记者,2009年,她受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非遗大展上,一位从新疆地质矿产学院退休回到北京的87岁的老奶奶,当她看到摊位上展出的厦门珠绣作品,非常激动,原来老奶奶是厦门人,对珠绣情有独钟,看到熟悉的物件,勾起了她的家乡记忆。 重拾珠绣技艺十余年来,从珠绣拖鞋,到精美挂图,从服饰包包,到文创产品,全新的珠绣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奖项接踵而至。一针针,一线线,虽无法缝补珠绣往日辉煌,却都倾注了守艺人的热爱与不舍。 但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依旧是技艺传承的举步维艰。如今谢丽瑜老师一方面趁着眼睛尚佳多留些作品,同时也在悉心地培养传承人,希望有更多人能为这门工艺静下心来。此外,要真正使珠绣工艺发扬光大,不是个人力量所及,需要政府部门和人们给予珠绣更多关注和适当投入,“毕竟,一个人坚持着,真的很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