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筐”滤水分 “放心秤”保公平 ——厦门专项整治水产品称重“潜规则”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市场须在水产品销售区域合适位置配置公平秤,放置处必须有明显标志,保证交易时间内可正常使用,并有专(兼)职人员保管、维护。 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9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螃蟹用吸水橡胶或金属粉的草绳“五花大绑”;海鲜过秤时不是装的塑料袋很“厚重”就是“拖泥带水”……为了增重而产生的各种水产品售卖“潜规则”一直广受诟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诚信经营”的市场氛围。 近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整治全市水产品称重行为专项工作动员部署会,重拳出击整治“螃蟹绑大绳”等乱象,并通过推广使用“诚信筐”、增加配置公平秤,遏制短斤少两等不诚信行为。 水产短斤少两猫腻多 现在,张小珠到号称厦门人海鲜天堂的八市去买菜,都会习惯随身携带一个弹簧秤。 “被逼得实在没办法啊!”张小珠说,八市一些不良摊贩短斤少两现象一度让人防不胜防。她至今还记得,2014年第一次满怀憧憬地跟丈夫到八市买了3斤虾,回家一称竟然少了3两多。当时,一斤虾30多元,一下子无端就被“宰”了10多元,“那种想吃海鲜的心情顿时全没了”。那时,有“老厦门”的朋友告诉她:“八市的个别水产摊位短斤少两现象特别严重!”从那以后,她就习惯带秤逛八市,尽管这几年这些乱象已好转不少。 市民郭国盛也对海鲜市场上的短斤少两深恶痛绝。有一次,他到松柏附近的一个市场买了4只螃蟹。回家后,将蟹身上的“塑料绳”一拆,原来3斤多重的螃蟹一下子少了近一斤。“哥买的不是螃蟹,是绳子。”郭国盛自嘲说,仔细观察后,发现绑在冬蟹身上的不是红塑料绳,而是那种很粗、很厚的橡皮绳,“希望有关部门能严查这些水产摊贩,不要再让消费者花冤枉钱了”。 记者走访多个市场发现,水产品售卖的确存在一些潜规则或猫腻。不良摊贩为了达到增重目的,除了螃蟹“五花大绑”外,还有海鲜称重“拖泥带水”、采用可以随意调的“如意秤”、用准备好的鱼“调包计”等,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相关阅读:
- [ 09-19]厦门将开展水产品称重乱象整治 螃蟹“五花大绑”将被整治
- [ 06-05]厦门:创新水产品监管机制 保障百姓餐桌安全
- [ 06-03]每日拉网式排查批发市场水产品 厦门严守市民餐桌安全关
- [ 05-29]休渔启动近一月 厦门水产品价格涨幅低于去年
- [ 05-04]厦门新店镇开展水产品安全宣传活动 提醒市民提高保护意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