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加处罚,执法有了法律依据 从只能劝导,到劝导和处罚相结合,厦门地铁管理模式的转变,源于《厦门经济特区轨道交通条例》。2018年12月21日,《条例》经厦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授权厦门轨道集团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这也是厦门市首例通过特区法规授权企业执法。 该《条例》不仅仅是针对地铁内饮食的“禁食令”,它还明确了9条会影响地铁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行为,比如在车站、列车内吸烟,在车站付费区、列车内进食,在车站、列车内躺卧、踩踏座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如违反,轨道集团可责令其改正,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事实上,这部历经四审,最终获得全票通过的法规,也意味着厦门市轨道交通驶入法治轨道。《条例》共七章五十六条,分为总则、规划和建设、安全保护区、运营服务、安全与应急管理、法律责任、附则。《条例》的实施,将为保障市民出行便利、安全,促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综合性法规出台之前,面对不文明行为,我们更多的是劝导和强化正面行为的宣传。”王伟强介绍说,早在2017年底,厦门地铁运营分公司相关部门就已经开始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除此之外,厦门地铁还在站台、车厢增设文明提示信息;张贴有“禁止进食”的标识,倡导广大乘客不要在车厢内进食;通过公司官方微博、微信及利用新闻媒体,推出针对乘客文明乘车为主题的宣传与讨论,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文明乘车宣传工作,呼吁广大乘客做到安全、文明、有序出行。 在王伟强看来,从劝导到执法,《条例》的出台就像为乘客的文明乘车竖起了一把“标尺”,通过法规规范乘客文明行为,提升城市文明素养,营造良好的文明出行氛围。 机制再完善,共同维护文明环境 事实上,《厦门经济特区轨道交通条例》早在2月1日就开始施行,为何半年后才开出第一批罚单?王伟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从条例施行到执法处罚,各方面紧张筹备、协调配合需要时间。 地铁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文明的乘车环境需要广大乘客共同守护。“条例实施以来,我们通过媒体、公众号、微博等进行了多渠道宣传和倡导。”王伟强说,通过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目前已经营造出“维护秩序 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 除了外部的宣传之外,厦门地铁内部也着手从体制机制层面作了相应的准备。 首先是建设执法队伍。根据《条例》授权,厦门轨道集团于今年4月正式成立了厦门地铁执法中队。同时,组织执法人员培训考试,依法取得《厦门市行政执法证》,再由其对车站、列车进行巡查,对影响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其次是制定裁量基准。王伟强告诉记者,轨道集团依照条例规定进行进一步细化,针对吐痰便溺、拉客揽客、乱涂乱画、躺卧起哄、未经同意拍摄视频广告等不同的违法行为,明确处罚依据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目前,裁量基准已经在企业官网公布。 再次是举行执法演练。“我们秉持的是阳光执法、文明执法的理念。”王伟强表示,执法人员三人一组,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定期进行演练。此外,相关部门还制作了《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询问调查笔录》等法律文书。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完善程序、积累经验,确保以劝导无效后进行的处罚“每一张罚单都是严谨、规范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厦门地铁公布的不文明乘车行为及相应的处罚决定,绝大多数市民表示支持严格执法,维护出行环境。同时,也有人建议,设立举报渠道,发动乘客共同监督,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把多次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征信。 “我们正在进一步完善机制,探索与各单位各部门的联动机制,提高效率。”王伟强说,乘客发现相关不文明乘车行为可直接通过厦门地铁热线电话进行反映,厦门地铁将通过相关流程优化,进一步提高对不文明行为处置的效率。 “处罚并非目的,而是宣传警示的手段。”王伟强表示,厦门地铁还将加大执法宣传力度,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劝阻不文明行为,共创厦门地铁文明环境。 |
相关阅读:
- [ 09-20]厦门地铁2号线开启跑图模式 全面检验8项关键指标
- [ 09-19]厦门地铁2号线今天开始“跑图” 为试运营做最后冲刺
- [ 09-16]踩踏座椅、吸烟等 厦门地铁对不文明行为开出首批罚单
- [ 09-13]厦门地铁对不文明行为开出首批罚单
- [ 09-10]厦门地铁2号线32个最新站点名公布 计划18日开始跑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