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挤名校”等 厦门推进教育均衡市民乐享实惠
2019-09-10 07:20:51许蔚菡 来源: 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扭转“分数论” 实行学生全面评价体系 这几年,厦门每年都在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每个区随机抽取十几所小学作为监测对象。值得一提的是,抽测的过程并不是以考试分数“论英雄”,而是对学生学业、品德、身心、艺术、创造力发展水平进行监测,同时调查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等相关影响因素。 郭献文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的,所以评价也要全面,不能“唯分数论”。评价跟不上,素质教育就无法真正落地。 这一超前理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提出。扭转“分数论”,厦门最有力度的制度是“两个减法”和“一个加法”。 取消补课和早读,做的是“减法”,减去学生过多的在校学习时间。早在2004年,厦门就取消了初中生假期补课。市教育局明确规定,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期间,义务教育阶段一律不进行任何形式的集体上课、补课、辅导、考试和测验,把国家规定的休息时间还给学生。 2013年1月,厦门出台《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的文件,除明确规定取消早读外,还要求一学期只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同时对作业总量及批改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 “做减法”在前,“指挥棒”在后,力求形成合力。2013年5月,厦门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完善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将以前每年一评的初中教学质量均衡奖改为三年一评,并明确提出违反“减负”规定的学校不具有均衡奖评比资格,学生的体育和艺术成绩也纳入评估体系。 厦门的“加法”则重在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2008年,体育就以12分分值纳入中考成绩,2009年提高到15分,2016年达到30分。2011年,厦门就“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门与学校签订责任书。 在厦门,素质教育不只强调音乐与体育的学习,还包括学生心理、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厦门音乐学校的交响乐团、二中的足球、六中的科技创新等等,都有突出的优势。 此外,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从2007年起,厦门教育系统持续开展师德建设,教师岗位大练兵,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三项主题活动。每年全市举行教师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带动各校进行教师大练兵,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减负”后,厦门高考成绩在福建省仍名列前茅,教师在全省教学技能大赛上也屡创佳绩。
|
相关阅读:
- [ 09-10]厦门海沧区推动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发展 体量质量双提升
- [ 09-10]厦门集美区教育大会暨第35个教师节庆祝大会昨举行
- [ 09-07]厦门海沧法院探索成立“合作父母教育课堂”
- [ 09-07]厦门翔安携手四大名校 打造厦门东部教育新高地
- [ 09-07]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厦门同安区召开全区教育大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